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非培养DNA提取法鉴定马拉色菌菌种

发布时间:2018-02-24 14:17

  本文关键词: 马拉色菌 巢式PCR 花斑糠疹 出处:《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马拉色菌菌种鉴定方法,提高菌种的检出率,避免培养造成的误差,适合大样本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无菌敷贴采集正常皮肤或皮损区标本,1%Triton X-100洗涤液反复洗涤后进行DNA提取,设计马拉色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并以标准株作为对照,分离鉴定菌种构成。结果对10个种的标准株,特异引物均能扩出特异性条带。以标准株特异条带为参照,从15例正常志愿者头面部和10例花斑糠疹患者皮损区分离标本中均扩增出特异条带,显示构成以球形及限制马拉色菌为主(分别为34.30%,21.90%和34.50%,27.60%)。结论利用非培养直接DNA提取法能从正常皮肤及皮损区鉴定马拉色菌菌种构成。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lassezia spp. Methods the samples of normal skin or lesions were collected by aseptic application for DNA extraction after repeated washing with Triton X-100 washing solution, and specific primers of Malassezia strains were designed for nested PCR ampl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 bands of 10 standard strains could be amplified by specific primers, and the specific bands of the standard strains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The specific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head and face of 15 normal volunteers and from the lesions of 10 patients with pityria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Malassezia were spherical and malassezia (34.30%, 21.90% and 34.5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direct DNA extrac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Malassezia species from normal skin and skin lesions.
【作者单位】: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100020)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00141) 川北医学院苗圃基金(MP-ZK-34)
【分类号】:R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敏;周夕nr;冉琴;熊琳;冉玉平;徐海涛;蔡文玉;;婴儿头面部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12期

2 李智华;耿承芳;江清;金云;占萍;陶丽;罗云鹏;;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特点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3 李志瑜,冉玉平,熊琳,代亚林,郭晓莉;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8期

4 张浩;冉玉平;青春;代亚玲;向耘;;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承杜;洪葵;;真菌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浦洁;杜旭峰;黄海峰;施和建;;婴幼儿花斑癣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6期

3 黄欣,温海,施伟民;马拉色菌属主要相关皮肤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4 王群;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免疫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3期

5 蔡永伟,许爱娥;花斑癣及其色素改变的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6 郭晓莉,冉玉平,周光平;马拉色菌的药敏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7 蒙在杨;秦耀春;;皮肤毛囊炎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8 苏宗义;陈晶;;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24期

9 郑义,王玮臻,刘梦琼,夏清,段逸群;马拉色菌属RAPD基因分型与相关疾病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10 朱研研;王耀耀;付美红;刘云清;郝惠云;王亚莉;;真菌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崔凡;徐宏斌;胡素泉;庞艳华;陈伟;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马拉色菌属鉴定中吐温试验的新方法的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华;杨国玲;韩世新;宋智琦;唐立;;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真菌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志宏;胡平;孙博;林德贵;;患外耳炎犬耳道中马拉色菌的分型及体外药敏实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敏;中草药及其单体抗马拉色菌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菊萍;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启明;中国担子菌酵母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研究所);2004年

4 黄欣;酮康唑、特比萘芬联合中药单体抗马拉色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王群;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免疫状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崔凡;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国庆;糠秕马拉色菌菌丝态和酵母态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贺银凤;酸马奶酒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因子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瑜;无机盐及中草药对表面活性剂性能及抑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徐婧;湛江红树林滩涂海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小红;马拉色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致病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蔡永伟;花斑癣皮损处马拉色菌的分离鉴定与皮肤色素改变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锰;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陈征;新生儿皮肤马拉色菌的流行病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赵秀红;巢式PCR法研究马拉色菌在花斑癣中的分布和构成[D];四川大学;2004年

8 梁作辉;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唐玮;Mab03.2C1C2体外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在实验动物检测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夏志刚;中药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药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海平,陶诗沁,杨莉佳;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皮损中马拉色菌种的鉴定及其分布情况[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0期

2 李小红,王锰,王瑞,于建斌;115例青年耵聍中马拉色菌存在状态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3 王瑞;李小红;于建斌;;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中马拉色菌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4 冉玉平;检测糠秕马拉色菌的几种取材染色和培养方法介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5 熊琳,冉玉平,周光平,代亚林;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几种皮肤病的分布情况[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6 路永红 ,熊琳 ,代亚琳 ,冉玉平;从夫妻双方的头皮屑中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5期

7 李志瑜,冉玉平,熊琳,代亚林,郭晓莉;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8期

8 陈征;冉玉平;熊琳;代亚林;周光平;;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7期

9 李智华;耿承芳;江情;周柳华;刘微娜;金云;占萍;;江西地区花斑癣患者马拉色菌菌种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慧;郭兆旺;付长帅;;阴囊花斑糠疹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5期

2 成琼辉;雷霞;唐书谦;李菁;伍津津;胡裕东;;球形马拉色菌致难辨认花斑糠疹2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11期

3 王群,吴勤学,陈小红,靳培英;脂溢性皮炎患者血清中抗马拉色菌抗体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6期

4 王群,吴勤学,靳培英,韩国柱;嗜脂性马拉色菌与银屑病发病相关关系初探[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4期

5 郑利雄,李放娟,杜晓红;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6 陈炜,刘维达;马拉色菌与汗斑[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7 高峰,胡素泉,李智华,路涛,包英,吕桂霞,刘维达;176例寻常痤疮患者马拉色菌带菌率的调查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8期

8 熊心猜;马拉色菌毛囊炎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2期

9 刘琼芬,邹明华;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8期

10 杨洪,李锦,钟敏;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承芳;李智华;占萍;金云;江情;陶丽;罗云鹏;;花斑糠疹与马拉色菌毛囊炎相关因素调查及比较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智华;耿承芳;江清;金云;占萍;陶丽;罗云鹏;;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致病菌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韵茹;章强强;;马拉色菌与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理论结合[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吴曰铭;李君;周炳华;许晏;刘素辉;徐琦;;成功治愈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吴曰铭;李君;陈西;李学雄;周炳华;;慢性脓肿性穿掘性球形马拉色菌感染[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曹双林;徐圣经;符梅;张天一;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三种唑类抗真菌药对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曹双林;庞艳华;符梅;傅琳玲;邵平;王学军;;马拉色菌毛囊炎中马拉色菌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宋秋荷;童务华;周会祥;周金枝;聂香妮;;酮康唑联合夫西地酸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311例临床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黄欣;温海;施伟民;;马拉色菌菌种与不同皮肤病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郭隽;骆志成;王利洁;牛桃香;周晓黎;;兰州地区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专家解密脱发罪魁祸首:头皮屑[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2 余进;浅部真菌病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记者 毛黎;美绘出头皮屑真菌全基因组图谱[N];科技日报;2007年

4 浙江医院皮肤科 童晓云;别把“毛囊炎”当成青春痘[N];健康时报;2008年

5 陈亚莹;外用激素不当可致糠秕孢子菌毛囊炎[N];健康报;2004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俞忠良;十几年的毛囊炎还好治吗?[N];健康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群;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免疫状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陈菊萍;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3 黄欣;酮康唑、特比萘芬联合中药单体抗马拉色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韵茹;微流芯片鉴定并分析马拉色菌属菌种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赵颖;马拉色菌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赵正娟;脂溢性皮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面部马拉色菌菌种差异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刘科峰;微生物和中药对马拉色菌的抑菌性研究、临床效果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河南大学;2012年

5 蔡永伟;花斑癣皮损处马拉色菌的分离鉴定与皮肤色素改变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赵秀红;巢式PCR法研究马拉色菌在花斑癣中的分布和构成[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锰;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王利洁;马拉色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脂酶活性的表达[D];兰州大学;2009年

9 梁作辉;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发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马拉色菌等真菌自发荧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0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530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