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
本文选题:梅毒螺旋体筛查 + 化学发光法 ; 参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采用新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共计66 298份;对TP-ELISA法阴性而TP-CMIA法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证。结果:在66 29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TP-ELISA法检出250份阳性,阳性率0.38%;TP-CMIA法检出297份阳性,阳性率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不一致的4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TP-WB法检测确证,有32份阳性,15份阴性,而TP-ELISA法全阴性。结论:TP-CMIA法敏感性高于TP-ELIS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CMIA) in the detection of TP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in blood station.Methods: a total of 66,298 syphilis specific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Abbott chemiluminescence assay.The specific antibody of syphilis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the blood samples of those who were negative by TP-ELISA method but positive by TP-CMIA method.Results: among 66 298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lood donors, 250 were positive by TP-ELISA, 297 by TP-CMIA and 0.45 by TP-CMI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Results of the 47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non-uniform blood donors, 32 were positive and 15 were negative, but all were negative by TP-ELISA method.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P-CMIA metho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P-ELISA method, and it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the detection is rapid,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automate. It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in blood stations.
【作者单位】: 东营市中心血站;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7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薛英娜;桂萍;乔木;郭巍;国杰;冯丽梅;朱立国;;北京某医院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的调查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年02期
2 周晓真;江伟梅;林洪铿;任本春;;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12期
3 蔡丽娜;陈宝安;;核酸扩增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年04期
4 王桂萍;;CMIA法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年04期
5 李志艳;刘平;高健;东锦华;闫存玲;冯珍如;;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方法的比较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6 陈述文;梁连辉;蔡常辉;;四种方法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21期
7 马开富;刘胜武;;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8 陶小华;王千秋;;梅毒的临床免疫学研究进展[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年01期
9 郑和平;黄进梅;黄澍杰;李燕娃;蔡顺鑫;徐刚;;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学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年06期
10 赵娟;谭延国;;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守山;商发奎;韩春花;宋金香;韩景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1期
2 刘洋;梅迪;申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年02期
3 郑艳梅;水波;释艳华;曹志刚;;2006—2015年襄阳地区献血者HIV检测与确证分析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年06期
4 张静;王素玲;王艳彬;何路军;;石家庄市2004年-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曲线拟合及趋势预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年16期
5 何克钢;;224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及敏感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年04期
6 朱为刚;曾劲峰;李彤;许晓绚;邬林枫;杜丹丹;刘衡;王立林;;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06期
7 李玉琪;钱惠忠;;浅述核酸检测筛选阳性献血者的跟踪采样技巧[J];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20期
8 全鑫;;血清及脑脊液TP-ELISA、TPPA、RPR检测在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17期
9 张瑞芳;高丽华;董宇青;应航宇;;对比分析不同梅毒检验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性科学;2016年05期
10 梁服泉;朱秀兰;彭健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宏英;欧山海;陈长荣;;厦门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年12期
2 朱立国;庄远;王海宝;席朝运;魏超;姜蕾;汪德清;;北京某地区HIV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和确证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5期
3 林红;陈显;刘衍春;朱绍汶;黄成垠;唐荣才;孙俊;;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趋势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年04期
4 朱静;;几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3期
5 何亚琴;徐立;杨爱龙;;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3期
6 周丽君;李旭;姚华;文国新;郭伟鹏;马红;;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3期
7 张玉春;潘登;周克礼;张芳;;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02期
8 颜秀娟;陆祝选;邱昌文;石庆秋;谢家日;何平;;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清学筛查合格的献血者标本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2期
9 张妍;朱海峰;孙波;曹磊;陈富强;王静;;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2期
10 柯苑;张立波;马贵明;;2007—2010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安;;化学发光法的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4期
2 钟进义,王传现,王建华;化学发光法测定葡多酚对羟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3 陈彻;细胞化学发光与疾病(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4 熊传银;吴新中;陈广新;;化学发光检验线性评价与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年04期
5 邱瑾;刘晓宇;姚鑫;;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年06期
6 宁汉孙;用化学发光法分析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6年02期
7 叶能权;化学发光法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J];职业医学;1982年03期
8 张修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J];重庆医药;1987年06期
9 冯喜增;;有关药物极微弱化学发光的研究:片剂、胶囊剂的极微弱化学发光[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年03期
10 高斌,庄汉澜;酶连结增强化学发光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荣;张成孝;;液相化学发光分析的新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C];1989年
2 林金明;;化学发光柱后检测技术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鑫智;;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应用及存在问题[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志涛;邱彬;陈国南;;一种新型双吖啶化学发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云莎;黄均明;刘荣军;赵书林;;基于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5-羟色胺和5-羟基吲哚乙酸[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6 孙述文;吕九如;;铈(Ⅳ)-亚硫酸根体系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舒必利[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月霞;杨振华;耿红;董川;;粉笔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8 韩鹤友;;化学发光振荡及其分析化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莉;卢昌咸;;高良姜素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发光动力学性质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术皓;姚型军;庄惠生;林世蕾;杜凌云;;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铬兰K化学发光法测定铋[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康义瑶;这块蛋糕,有我一份[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欧阳应;我国化学发光诊断试剂研究取得进展[N];医药导报;2004年
3 徐亚静;我国首创化学发光微孔板HIV诊断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温艺晗;金融风暴未能阻挡北京科美融资步伐[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晨;化学发光及其成像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Zeeshan Ali;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的多种病毒同时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梁耀东;化学发光新体系、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4 曹伟;药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发光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姚寒春;化学发光及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徐秦峰;吖啶酯化学发光体系及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陈效兰;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研究及其相关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8 李娜;金属纳米粒子参与的化学发光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李丽清;化学发光新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10 刘海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及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双娇;基于鲁米诺反应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雯雯;基于化学发光动力学分辨策略的多组分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红;G-四链体DNA酶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在钾离子、铅离子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4 毛青青;腈基拟除虫菊酯及H_2S的化学发光检测新方法[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莉;高岭土的改性及其化学发光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赵常鑫;海泡石纳米材料催化化学发光及其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马媛;纳米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D];延安大学;2015年
8 王沛;基于等温酶扩增反应的免标记化学发光miRNA检测新方法[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祖琴;ZnO纳米颗粒促进鲁米诺化学发光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垞丽皮艳·阿布力米特;PON1化学发光底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2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76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