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6-11-25 19:16

  本文关键词: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

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王月  

【摘要】:背景: XPD是核酸切除修复过程的主要蛋白,因此XPD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此XPD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皮肤恶性黑素瘤基因易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XPD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易感的生物标志。DNA修复酶的调控,是预防肿瘤和治疗的关键,HIF-1在参与调控XPD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加了HIF1和sp1他们重叠的结合位点之间的竞争,紫外线诱导的磷酸化增强了HIF-1蛋白直接结果,而XPD基因启动子取悦的HRE,在编码DNA修复蛋白的基因中,是DNA修复机制的一个关键调节机制。在XPD基因中的DNA修复因子TFIIH存在亚基突变。许多人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的致病与XPD点突变R683W有着某种关联。然而,有明显的异质性,有研究对XPD基因中的TFIIH酶功能的突变的效果发现,每一个突变,表现出独特的生化属性。XPD751密码子的Gln/Gln基因型是男性恶性黑素瘤高风险的有意义基因标志,Lys/Gln基因型对预测恶性黑素瘤恶化有重要意义。在本实验中,,我们克隆了XPD,构建了pEGFP-N1/XPD及pcDNA3.1(+)/XPD重组表达质粒,并转染至人恶性黑素瘤细胞,观察它们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内定位,利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力,以讨论XPD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生物学影响及其可能的功能。 目的:克隆XPD基因并探讨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内的定位及其功能。 方法:克隆出人全长XPD cDNA,将该基因构建入pEGFP-N1/XPD质粒,利用脂质体法转染pEGFP-N1/XPD及pcDNA3.1(+)/XPD至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检测XPD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GM130和KDEL进行染色,观察基因XPD的细胞定位。细胞增殖力检测使用MTT法。 结果:1.培养Hela细胞并进行RNA逆转录,PCR克隆了人全长XPD cDNA,电泳在约1234bp处见条带。2.将XPD基因连入PEGFP载体并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XPD进行比对,结果一致。4. XPD在转染细胞中的高表达。5. PEGFP/XPD重组质粒定位于A375细胞内质网中。6.与转染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XPD组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数较少,XPDA375细胞的生长被XPD基因抑制。 结论:1.从Hela细胞中成功克隆出同源盒基因XPD。2.构建pEGFP-N1/XPD质粒。3.用免疫荧光染色证实XPD基因定位于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的内质网中。4. A375细胞的生长被XPD基因抑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平,毕志刚;UVB诱发皮肤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2 Alan DOMBKOWSKI,Lynn CHUANG;The involvement of XPC protein in the cisplatin DNA damaging treatment-mediated cellular response[J];Cell Research;2004年04期

3 李艳茹;王晓彦;;中波紫外线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1961-2007年期间南宁紫外线辐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皮肤癌发病相关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1期

2 倪昌雯;黄玲;王敏华;黄静;;窄谱UVB治疗皮肤病201例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刘芷宁;刘馨;;非小细胞肺癌RRM1、ERCC1的表达及对含铂化疗方案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年09期

4 李培;康晓征;陈克能;;ERCC1、RRM1和T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6期

5 Maimon C.Rose;Elina Kostyanovskaya;R.Stephanie Huang;;Pharmacogenomics of Cisplatin Sensitivit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4年05期

6 张淑娟;刘宁;代晓明;李逸松;;皮肤鳞癌动物模型构建[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7 朱东宁;简强;薛柯;刘博强;王玲;李承新;;UVB照射对PIG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6期

8 田玉旺;许春伟;高文斌;张玉萍;张博;;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与ERCC1和RRM1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9期

9 王参智;罗林;;XRCC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王雷;李爱国;刘庆熠;贾金明;栾艳超;杜媛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量的临界值研究及验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辉;徐萍;盛利;;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刘文辉;徐萍;盛利;;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镇洲;组织特异的APE1siRNA载体增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敏感性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陈斌;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细胞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瑞;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XRCC2和XRCC5多态性与肺癌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陈宏泉;Tempol抗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青;有机(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表征[D];吉林大学;2010年

6 支轶;膀胱癌XPC表达缺失参与影响染色体畸变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李群;Survivin的下调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抗性的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徐潇静;eIF3a和CTR1基因变异与肺癌患者铂类化疗药物反应差异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刘海波;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胶质瘤发病相关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钱程远;APE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立新;XRCC1、ADPRT基因多态性和TS基因表达与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关系的实验和循证医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淑娟;紫外线诱导裸鼠皮肤鳞癌动物模型的构建[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陈晶;非甾体抗炎药对中波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免疫抑制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4 邓芳;XPGC46T单核苷酸多态与晚期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9年

5 朱晓玲;DNA修复基因hOGG1、XPC和XPA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魏丹;二苯甲酰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新方法与性能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7 王玉林;汉麻植物成分防晒性能研究及其在军用防晒护肤品中的应用[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8 孙海燕;DNA修复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铂类化疗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郑泽斌;采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初治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敏感组与耐药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邓双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CA1表达与顺铂化疗疗效关系及预后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英;赵晶;雷艳霞;;Fas/FasL系统与钙、硒、碘及ROS的关系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6年04期

2 闵玮,骆丹;中波紫外线与皮肤恶性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3 王平,毕志刚;UVB诱发皮肤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4 尹锐,石永诚;紫外线诱导皮肤肿瘤形成的分子学机制[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4期

5 齐蕊,王勤;Fas/FasL系统对肿瘤细胞凋亡失效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S1期

6 徐晶;骆丹;周炳荣;郝晓帧;马全红;顾宁;张晓军;余美玲;;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紫外线辐射后小鼠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2期

7 张军,张敬,石红军,黄小波,郭超,李卓权;茶多酚对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8 张瑞;王晓彦;;Fas/FasL与皮肤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7期

9 骆丹;徐丽贤;缪旭;林向飞;吉玺;朱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下调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TNF-α mRNA及p53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草药;2006年09期

10 张军,张敬,石红军,黄小波,王昆仑,郭超,李卓权;硒和维生素E对紫外线引起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朝钦,邓军,钟白玉,郝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效应对体外培养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物理学干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0期

2 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刘栋;;栀子苷、黄芩苷、华蟾酥毒基对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3 余德厚,陆洪光,程波,吴承龙,牟霞,汪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0期

4 涂亚庭,陶娟,黄长征,张杏平,张丽霞,沈关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iRNA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5期

5 权锦花;高明阳;;MC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光镜和电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10期

6 田羽;;抗体截获皮癌细胞[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23期

7 侯麦花,朱文元,卢新政;三氧化二砷对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Cloudman S91的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4期

8 余晶晶,盛晚香,鲁英,王玉,余月英,黄霞;腺病毒介导p27mt基因转移诱导恶性黑素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9期

9 殷河慧;廖文俊;王岩;谢杨新;高天文;;RNA干扰技术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中淋巴样增强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4期

10 林万莲;用抗体治疗皮肤癌[J];广东医学;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刘栋;;栀子苷对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和促凋亡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春英;高天文;李廷慧;孙东杰;李强;高鸽;刘玉峰;;人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编码基因反义核酸对人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影响的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丽莎;唐丽梅;李岱;赵爽;阳丹雯;粟娟;匡叶红;陈翔;;白黎芦醇通过上调miR-492抑制CD147的表达而促进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凋亡[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明阳;联合应用反义Bcl-x1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龙婷婷;CD147与CAML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翟瑞峰;RNAi沉默WT1基因逆转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3 权锦花;MCL-1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4 罗钟玲;CD147与NDUFS6结合对恶性黑素瘤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5 高田原;CD147与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陈恒君;DKK1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艳;联合应用反义Bcl-xl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蒋明浩;CD147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GLUT-1、4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9 马慧芳;联合应用WT1-siRNA和人参皂甙Rg3对恶性黑素瘤细胞WM451耐药性的逆转[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正想;PPO基因沉默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X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92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