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柏洗剂体外对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本文选题:槿柏洗剂 + 马拉色菌 ; 参考:《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年12期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验方——槿柏洗剂对3种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液基微量稀释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含油的培养基作为马拉色菌的液体培养基,制作菌落标本,置入不同浓度中药药液中分别作用8h,24h,48h,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槿柏洗剂分别于8h,24h,48h作用马拉色菌后,其超微结构呈现出孢子的连续性破坏表现。结论本研究从微观角度说明了槿柏洗剂对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具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为临床验方奠定理论基础和疗效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biscus hibiscus lotion on ultrastructure of three species of dermatitis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liquid based microdilution method, the oil medium was used as the liquid medium of Malassezia, and the colony specimen was mad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cell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fter exposure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lution for 8 h or 24 h or 48 h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ultrastructure of Malassezia spp. After treated with Althethea hibiscus lotion for 8 h or 24 h or 48 h, the ultrastructure of Malassezia showed the continuous destruction of spores. Conclus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is study shows that Althethea lotion has inhibitory or bactericidal effects on Malassezia sphaeroides, Malassezia axillaris and Malassezia spp., so as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basis for clinical test.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
【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自主创新课题(2011JYB22JSY-103)
【分类号】:R7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凡,刘维达;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8期
2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3期
3 赵颖;章强强;;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冉玉平;;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年03期
5 王劲;陈志龙;;抗马拉色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17期
6 陈义;宋道阳;张克佩;;马拉色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致病性论述[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7 蹇强;姜文成;李可心;;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年05期
8 蹇强;姜文成;李可心;;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9 张浩;熊心猜;冉玉平;刘婷;陈玉娟;;东南亚青年人群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年02期
10 李智华;耿承芳;江情;周柳华;刘微娜;金云;喻玉华;;汗斑患者马拉色菌临床菌株分类鉴定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欣;温海;施伟民;;马拉色菌菌种与不同皮肤病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冉玉平;;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科研的思路与实践[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曹双林;庞艳华;符梅;傅琳玲;邵平;王学军;;马拉色菌毛囊炎中马拉色菌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维达;崔凡;吕桂霞;沈永年;陈炜;;马拉色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利洁;骆志成;郭隽;牛桃香;周晓黎;;82株马拉色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崔凡;佘晓东;李筱芳;陈先进;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吕桂霞;李筱芳;胡素泉;陈伟;徐宏彬;沈永年;刘维达;;汗斑患者皮损和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分布的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曹双林;徐圣经;符梅;张天一;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三种唑类抗真菌药对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凡;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陈菊萍;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科峰;微生物和中药对马拉色菌的抑菌性研究、临床效果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河南大学;2012年
2 王利洁;马拉色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脂酶活性的表达[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锰;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赵正娟;脂溢性皮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面部马拉色菌菌种差异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韵茹;微流芯片鉴定并分析马拉色菌属菌种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赵颖;马拉色菌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许雪;昆明地区三种马拉色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山苍子油和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药敏试验[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8 蔡永伟;花斑癣皮损处马拉色菌的分离鉴定与皮肤色素改变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何素敏;花斑癣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5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96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