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
本文选题:梅毒螺旋体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 参考:《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梅毒(syp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又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侵犯人体所有器官,其病程较长,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并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梅毒或妊娠不良,危害下一代健康。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梅毒的规范化治疗也受到高度重视。治疗梅毒的原则是诊断明确、尽早治疗、剂量充足、疗程规则、治疗后随访观察、配偶或性伴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力争达到临床和血清学均治愈。然而诊断梅毒时,在某些情况下,梅毒血清学试验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给梅毒的诊治带来很大的困扰。在有关梅毒的各类研究中,临床免疫学是其中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梅毒全基因序列得到确定,其基因编码的众多抗原中,TpN15、TpN17、TpN44.5、TpN47等外膜蛋白均可用于TP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尚没有通过检测TpN47、TpN15这两种膜免疫原基因来诊断梅毒的报道,本实验运用巢式PCR检测梅毒患者血液中47KDa、15KDa这两种膜免疫原基因以排除梅毒血清学假阳性。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TP)的47KDa、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以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 方法:应用巢式PCR和常规PCR分别扩增90例疑似梅毒病人全血中的TpN15、TpN47,并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结果:通过检测标本,并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96.7%,两者符合率为96.7%;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 结论:巢式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通过检测47KDa、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有助于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率。
[Abstract]:Background: syphilis is a chronic system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Treponema pallidumi (TPN) of Treponema pallium, which can invade all organs of human body. The course of disease is lo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placenta. Causes fetal congenital syphilis or poor pregnancy,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widespread prevalence and spread of syphilis 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so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syphilis has also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he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for syphilis are clear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adequate dosage, regular course of treatment, follow-up observation after treatment,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of spouse or sexual partner at the same time, prohibition of sexual intercourse during treatment, and strive to achieve both clinical and serological cure. However,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in some cases, syphilis serological test will appear false positive, false negative result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philis brings great trouble. Clinical immunology is one of the hotspots of syphili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cloning technology, the whole gene sequence of syphilis has been determined.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such as TpN15, TpN17, TpN44.5 and TpN47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P.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re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by detecting TpN47 and TpN15, two kinds of membrane immunogen gen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 to detect the membrane immunogen genes of 47 K Da1 15 KDa in the blood of syphilis patients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false positive serology of syphilis. Objective: to amplify the membrane immunogen gene of 47 K Da1 15 KDa in the whole blood by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s: TpN15 TpN47 was amplified by nested PCR and routine PCR in 9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yphil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erological method. Results: the sample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erological metho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nested PCR for TP detection were 93.3% and 96.7% respectively,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96.7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CR method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nested PC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PCR.Conclusion: nested PCR i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R in detecting TP in whole blood. The detection of the membrane immunogen gene of 47K Dahe 15KDa is helpful to eliminate the false positive of syphilis serological test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yphili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莉;李玲;蔡娟丽;胡春华;;在门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6期
2 王志彬;蓝丽娜;;梅毒防治的历史[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6期
3 陆原;陈信生;李文红;莫衍石;胡梦衡;李清;陈达灿;;驱梅饮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1年05期
4 卢斌珠;;住院患者潜伏梅毒检出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2011年08期
5 郑万方;;64例早期梅毒治疗后TRUST试验的随访与分析[J];河北医学;2011年07期
6 邱莉霞;;妊娠梅毒阳性268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6期
7 王燕;;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年26期
8 陈俊桥;刘素银;;妊娠合并梅毒40例母婴阻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9 陈玲玲;季孙平;施辛;蔡美红;陈小建;谢立夏;吴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龙超年;龙永南;陈惠珍;黄亚铭;韦海艳;邹春燕;区德锦;;2004-2010年广西凤山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雁;;浅析老年梅毒阳性[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韶深;;梅毒久治不愈与免疫功能不平衡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乐嘉豫;;梅毒误诊误治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规范处理[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任昌贵;;老年梅毒201例临床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于笑难;胡华;刘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米希婷;刘丽改;郭书萍;闫会文;赵兴云;徐克沂;伦文辉;;线形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一期、二期梅毒患者TP相关抗体[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孙乐栋;周再高;曾抗;;流式细胞仪对梅毒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阳清伟;;对神经梅毒患者延长青霉素疗程的预后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森;张学军;;梅毒的治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世慎;涂晨;李文竹;;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甘贝贝;北京梅毒报告病例数迅速增加[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张新生;巴西将推出快速检验梅毒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0年
3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健康报;2005年
4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5 柳已青;死于梅毒:天才的另一种结局[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徐井芳;梅毒的发病有什么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7 董正邦 王飞;警惕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健康报;2006年
8 董正邦邋王飞;当心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董正邦;梅毒检查与治疗中的特殊现象[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华云晖邋通讯员 嵇旭东;梅毒发病的两个新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岚;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其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赖鑫;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和梅毒患者血清中抗磷脂抗体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林娜;梅毒的快速诊断、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春;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金哲虎;不典型二期梅毒部分免疫学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良芬;编码梅毒螺旋体47-、17-和15kD脂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反应原性的初步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7 彭锐锐;早期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的横断面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秀娥;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世慎;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文先;新疆280例梅毒患者感染HHV-8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赵翠杨;241例早期梅毒患者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玉丽;早期梅毒患者TLR2的表达及其与Th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黄辉云;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脑脊液情况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8 沈燕芸;IL-17在梅毒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余兵;梅毒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黄澍杰;采用巢式PCR与低亲和力试验检测梅毒早期感染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0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