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中国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方式和情绪与痤疮的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17:39

  本文选题:中国 + 痤疮 ; 参考:《浙江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痤疮是青少年和低龄成年人中最好发的一种皮肤病。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变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痤疮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目前我们认为发病的病机理关键是毛囊上皮过度角化,皮脂腺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和活动,以及炎症反应。面部(99%的病例)是痤疮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其次是背部(60%的病例)和胸部(15%的病例)。在临床上,痤疮分为非炎症性皮损(粉刺)、炎症性皮损(丘疹、脓疱和结节)及疤痕(在某些情况下)。病变通常好发于青春期,以及青少年后期至20岁之间,该时期患者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改变明显,比如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个体的痤疮无法痊愈,因此可能给该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焦虑、抑郁及自卑。面部痤疮的病因有很多,疾病的影响因素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方面都与痤疮有关,包括遗传学、激素、饮食、化妆品、吸烟和压力。虽然痤疮诊断容易明确,但对痤疮皮损程度的描述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价都没有客观的标准。由于痤疮的数量在发病过程可能会有所改变,因此,在患者诊疗的过程中尽可能每次通过对摄影资料和临床分析来评价痤疮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于严重程度的治疗方案。痤疮可以发生在各人种和民族。但是,在目前的皮肤科门诊中,痤疮最常见于非白种人。文章报道,基于社区范围并通过摄影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黑人/非洲裔美国人(37%)、西班牙裔/拉丁裔(32%)和亚洲(30%)女性发生痤疮的比例要高于印度女性(23%)和白人女性(24%)。而且,通过比较所有皮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发现肤色较深的患者更易于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PIH)和瘢痕。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黑人/非洲裔美国妇女是在治疗痤疮的愈合阶段出现了PIH。而且持续性和复发性炎症会加重PIH。另外,还发现非白种人或白种人都存在的形成瘢痕的后果(好发于下颌和鼻子,甚至形成更严重的痤疮)。目前,对于评价同一种族、同一民族人群的痤疮特点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而且还有很多与痤疮有关的问题尚未解答,比如,不同皮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相同,以及基于人口学变量的研究(如性别、年龄)资料也很少。然而,我们知道,每个患者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致病因素、流行病学,以及不同治疗方法都会带来患者病情的差异性。对痤疮的临床特点、病人的依从性及情绪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痤疮发病的影响因素,从而改善痤疮的治疗效果。目的:研究旨在观察并描述面部痤疮的特点和个体间的差异,评估中国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习惯和严重性关联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VISIA成像系统拍摄痤疮照片并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回顾性、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来评价痤疮的特点。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痤疮的社会人口学数据及疾病的临床特征、演变趋势、情绪的影响和对以前治疗的满意度。整个调查未给予任何补偿,病人全部是自愿参与。此外,该调查的参与者不要求之前的痤疮治疗史,以及是否是第一次咨询痤疮。该研究开始于2015年1月,对最后一个患者的评估完成于2015年10月。本研究对受试对象的年龄要求为14岁或14岁以上。所有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都需要了解我们对痤疮进行的皮肤科操作流程,而且其中不愿意将他们拍摄的照片作为研究数据或无法完成问卷的受试者将被排除在研究总人数之外。我们在一项研究中粗略汇总患者的痤疮病史,以便于进一步了解痤疮的特点。该研究涉及的痤疮相关问题,包括:痤疮史和特点,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痤疮治疗过程,皮肤护理及化妆品的使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Skindex-29情绪量表来评估影响痤疮的情绪因素。每个病人的摄影资料都采用VISIA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从三个角度捕获人脸(右,前,左),以便于被用来评估痤疮。在该研究中,我们对各个区域的痤疮严重程度,位置和病变类型进行评估。然后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进行总体评估。具体而言,我们通过乘法计算总分数,病变部位(额头=2,右脸颊=2,左脸颊=2,鼻子=1,下颌=1,胸部和上背部=3),严重程度(无病变=0,黑头粉刺=1,丘疹=2,脓疱=3,结节=4)。成绩1-18为轻度;19-30为中度;31-38为重度;39为非常严重。同时,我们将痤疮分为三组:粉刺(非炎症性)、丘疹和脓疱(炎症性)和结节或囊肿。将痤疮的病变位置划分为五个面部区域(右脸颊、左脸颊、前额、T区、下颌区)和一个身体区域(背部)。其他的临床表现,如红斑、皮脂分泌亢进、瘢痕和炎症后色素沉着也进行主观的评价。但该研究中并没有评估性别与痤疮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中的Skindex-29的情绪影响因素的评分方法与美国原始版本的评分方法是相同的。对于每一个项目,受试者选择一项符合自己本人痤疮发生频率的选项(从来没有,很少,,有时,通常,所有的时间),并予以相对应的分数1-5。然后对所有与情绪因素指数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其总分波动于10(无负性情绪影响痤疮)至50(最大的负面情绪影响痤疮)。整个研究中,我们使用微软Excel (微软Office 2010, Redmond, WA, USA)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22版IBM,美国)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我们用汇总表及描述性统计来统计相关数据的参数。分析连续变量,中位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最大值及最小值。同时,还分析了分类变量,百分比分布和频率。然后用交叉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生活方式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检验来确定情绪因素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其中P0.05,则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00名中国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63名女性和37名男性)。平均就诊年龄女性为18岁,男性为20岁(年龄段为14-46岁)。其中大多数患者的皮肤类型为Ⅳ(81%),只有19%的患者的皮肤类型为Ⅲ。受试者中的48%是在外来务工人员(37.5%为男性,62.5%为女性),而52%的受试者(36.5%为男性;63.5%为女性)为家庭主妇或学生。受试者主要是单身(83%),只有17%的人为已婚。有部分受试者(男性:59.5%,女性:44.4%),12-19岁之间开始出现痤疮;2.7%的男性和4.8%的女性在青春期前发病;剩下的37.8%的男性和50.8%的女性的发病年龄为20岁或20岁以上。受试者年龄发病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9.25和18.5。大多数的受试者(包括31名男性和49名女性)表示,他们的痤疮在发病以来几乎是一直存在的状态(持续性痤疮),而其余受试者则陈述他们经历过无粉刺期(复发性痤疮)。共有48例持续性痤疮患者从青春期就开始出现痤疮(43.75%为男性,56.25%为女性),而17例复发性痤疮患者(76.5%为男性,23.5%为女性)则是在20岁或20岁以上才出现痤疮。大多数的受试者(97%)的痤疮累及到多个面部区域(脸颊,下颌,额头,颞部),而成年人与青少年的痤疮严重程度是相似的。混合性面部痤疮(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病变同时存在)是最常见的痤疮形式。受试者在额头、下颌、面颊发生粉刺性病变的比例几乎是相等的。男性和女性的炎症病灶都是在右脸颊和下颌区最为明显,其次在左脸颊和前额,最少发生在T区。3%的受试者的左颊部和下颌区最主要的问题是结节,但病变均未涉及T区。37%名受试者表示痤疮涉及到躯干部。其中,大多数受试者有中度痤疮(48.6%),其次是极重度痤疮(19%),然后是轻度和重度痤疮(各占16.2%)。痤疮严重程度从33%轻度、47%中度、12%重度和8%极重度。我们发现极严重的痤疮主要发生在男性,即便本研究中女性的病例数是男性的两倍。61%的受试者接受过前期的治疗,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而接受过前期治疗的受试者中的大多数表示,他们已经至少使用过一种类型的外用药治疗(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我们发现,接受过前期治疗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高于未接受前期治疗者,但这个结果并不显著(P0.05)。据报道,有12名男性和20名女性有痤疮家族史(共32名患者)。其中,23例患者的痤疮在12-19岁出现(青春期),9例患者的痤疮在20岁以后出现。阳性家族史的痤疮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阴性家族史的痤疮患者(17.7岁vs.19.3岁)。研究表明痤疮的严重程度从轻微的21.9%,中度28.1%,重度25%及未记录的25%。在我们的研究中,阳性家族史的痤疮患者发生重度痤疮的频率(P0.05)高于轻度和中度痤疮。对于面部痤疮,有三分之二的受试者存在红斑(76例),其中男性占42.1%,女性占57.9%。红斑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颌,T区和前额及脸颊。在本研究中,与青少年和年轻人相比,我们发现成年男性和女性红斑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而在20岁以后红斑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红斑最好发于20-25岁的受试者中。根据我们的观察,76位受试者出现皮脂分泌亢进(表2)。在这些受试者中,男性和女性都有中度痤疮(54.8%为男性,55.6%为女性),其次是35.5%的男性的严重痤疮,以及26.7%的女性的轻度痤疮。据报道,有皮脂腺分泌亢进的女性的17.7%都患有非常严重的痤疮,而只有极小部分的男性是轻度痤疮。另外,我们还发现,只有大约一半的患有皮脂腺分泌亢进的受试者在后背部出现痤疮病变。77%的受试者出现痤疮疤痕(主要指萎缩性的)。研究表明,与其他人相比,患有混合痤疮皮损的男性和女性更容易出现痤疮疤痕。值得注意的是,易于出现痤疮疤痕的个体中,有极个别的患者仅仅患有炎症性(2例)或非炎性(2例)病变。与PIH,红斑类似,受试者的疤痕多发生于20-25岁(53.2%),其次是26岁或26岁以上(32.5%),最后是青少年(14.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瘢痕主要出现在脸颊(左脸颊和右脸颊都出现瘢痕的占76.6%),其次是T区(男性占28.6%,女性占20.8%),下颌区(男性占33.8%,女性占23.4%),和额头(男性占15.6%,女性占6.5%)。我们发现,有疤痕患者中的一个极小的比例(9.1%)(主要是男性患者)呈现出萎缩性和增生性瘢痕共存的状态(大多发生于下颌区)。该研究中有大部分患者有PIH。对于男性和女性,PIH最好发的面部区域为下颌区,其次是脸颊、额头、T区。PIH好发于20-25岁的成年受试者(51.1%),较少发生于26岁或26岁以上的受试者(34%),以及最不易发生于青少年(14.9%)。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青少年受试者的数量较少。对于患有PIH的51.1%的受试者,其中有20.8%患有轻度痤疮,52.1%患有中度痤疮,其余为重度痤疮。研究中有72名受试者同时出现PIH与红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需要大多数女性提供月经周期的情况。但是,本研究并不分析初潮年龄和月经持续时间。女性参与者中的17.5%为月经周期不规则,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0岁及20岁以上。但是,在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女性中,只有1名女性患有多毛症,其余的女性均没有其他内分泌异常疾病。此外,女性普遍认为月经周期与痤疮恶化是相关的,大多数女性强调痤疮好发于月经周期前,但仍然有小部分女性的痤疮好发于月经周期后。根据卡方检验和交叉表检验,我们发现治疗前、家族史、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指标(饮酒、吸烟、便秘、失眠、职业暴露、体力活动、锻炼、护肤品及化妆品的使用)的P都大于0.05,这说明各指标均不是独立的显著影响因素(表4)。但是结果确定了一个事实,即上述因素与严重程度之间可能没有相关性。此外,膳食摄入、日常生活的压力及工作压力均需作为重要因素而单独评估。我们根据回归分析,将所有因素拟定为自变量,将严重程度的程度作为因变量,研究发现,只有保湿因素的评估系数存在显着差异,这表明润肤霜与严重程度之间是相关的,并且呈正相关关系。该项研究中评估的护肤品包括润肤霜,洗面奶和防晒霜。对于洗面奶,所有受试者使用的洗面奶均为非处方药,没有受试者使用规定的洗面奶。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洗面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试者使用防晒霜,60%的受试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从不使用防晒霜。研究发现,痤疮的严重程度与防晒霜的使用水平呈负相关。而在这项研究中,更多的受试者数据支持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而且非每日使用防晒霜的受试者较每日使用防晒霜的受试者更易出现极重度痤疮(85%与15%,P0.05)。本研究中,24%的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润肤霜,而研究显示痤疮的严重程度和保湿的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减少或不使用保湿品会增加痤疮的严重程度(P0.05,呈显著相关)。这项研究中46%的女性使用化妆品来遮盖痤疮和/或PIH及痤疮疤痕。研究表明,化妆品的使用率和痤疮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化妆品可能是顽固痤疮(主要是黑头粉刺)和局限在额头和脸颊区痤疮的原因。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使用化妆品和不使用化妆品受试者的痤疮没有明显区别(P0.05)。在本研究中,吸烟和酒精摄入量与痤疮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由于本研究中这些因素的摄入率并不清楚,造成我们分析的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有42%的受试者(57.1%为女性,42.9%为男性)患有便秘。53%的受试者(64.2%为女性,35.8%为男性)陈述他们很少/从未有便秘,5%的受试者(都为女性)陈述他们经常便秘。即使痤疮的严重程度与便秘之间呈正相关,痤疮的严重程度对于经常、偶尔及很少/从未便秘的受试者来说仍然是相同的(P0.05)。这项研究的37%的受试者(其中包括59.5%的男性和40.5%的女性)表示其有睡眠或失眠问题。中度痤疮(40.5%)最易发生失眠,其次是轻度痤疮(37.8%),最后是重度到极重度痤疮。可见,痤疮严重程度与失眠程度呈正相关。但是,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极少数的受试者提及职业暴露的问题(6%)。其中67%的受试者为中度痤疮,33.3%为轻度痤疮。由此可见,痤疮的严重程度和职业暴露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虽然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受试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锻炼或体力活动。只有少数的受试者(25%)表示他们很少运动。而研究表明,痤疮的严重程度和运动之间呈负相关,这说明运动量降低的受试者将出现更严重的痤疮。虽然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项研究中,共有80%的受试者表示,他们有时或经常晒太阳。与那些很少晒太阳的受试者相比,经常晒太阳的受试者更易于发生重度至极重度痤疮(80% vs.20%)。虽然线性方程系数表说明了痤疮严重程度与阳光照射水平呈正相关的事实也支持上述发现。但是研究结果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太阳暴露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以0-10为压力范围,在这项研究中,平均每天的压力为3.64,这意味着受试者的总体压力等级是温和的。我们还计算各个痤疮严重程度下的平均日常压力等级。如表5所示,日常的压力越高,痤疮的严重程度就越高。相反地,日常压力可能只是极重度痤疮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结果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日常压力与痤疮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我们询问受试者,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带来的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压力。31.25%的受试者表示,他们的工作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压力,而68.75%的受试者则表示在他们的工作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压力。我们发现,工作带来心理压力的受试者的痤疮要比身体压力的受试者的痤疮更为严重(75% vs.25%)。与无奶制品摄入的受试者相比,有奶制品摄入的受试者更易于发生中度至极重度痤疮(59.7% vs.403%)。然而,回归分析表明,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奶制品摄入量没有相关性(P0.05)。这项研究中,一半的受试者摄入甜食。结果表明,甜食摄入量与痤疮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甜食摄入的增加会加重痤疮的严重程度,但是摄入或者不摄入高糖食物与痤疮的发生并没有相关性(P0.05)。39%的受试者以摄入油性食品为主,其中,多数呈现中度痤疮。但是痤疮的严重程度的与摄入高油脂食物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这项研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试者摄入辛辣食物。其中有一项估计表明,如果一个人食用辛辣食物,那么其痤疮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但是,结果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痤疮的严重程度与食物是否辛辣无关。46%的受试者报告了其他疾病。目前最常见的疾病是过敏(49.1%),其次是抑郁症(19.3%),焦虑(17.5%)和肥胖(14.1%)。研究中的所以受试者均否认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加重痤疮,而受试者提供的最常用药物为抗组胺药和维生素。Skindex-29的平均情绪评分为31.58,这可能意味着,该研究中,受试者的痤疮极有可能受到情绪影响。根据回归分析表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痤疮严重程度的评估系数为0.259,相关系数为0.029,这表明痤疮严重程度与kindex-29的情绪评分呈正相关。但是,结果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Skindex-29情绪量表的平均值与各组痤疮严重程度的0.05的偏离水平。LSD试验表明,事实上Skindex-29情绪量表中得分最高的受试者患有非常严重的痤疮。结论:[1]青春期痤疮对男性影响更大,而成年期痤疮对女性影响更大;[2]经前痤疮发作与青春期痤疮和成人痤疮相关;[3]大多数青春期痤疮和成人痤疮均有类似的面部痤疮分布特点;[4]阳性家族史患者的痤疮进一步加重的风险更高;[5]未进行日常防晒和润肤的患者的痤疮进一步加重的风险更高;[6]进行或者未进行前期治疗的患者,他们之间痤疮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7]患有重度痤疮的患者,其病情更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8]其他的混杂因素,如吸烟、饮酒、便秘、压力、失眠、日晒和化妆品与痤疮的严重程度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项研究是对100例中国人痤疮面部分布的一个客观评价。研究结果不仅对进一步了解痤疮的临床特点有帮助,还为不同人种的痤疮研究资料提供一些新的数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aryati I.;Jacinto S.S.;罗素菊;;需口服异维A酸第二疗程治疗的菲律宾痤疮患者的情况[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3期

2 王丽梅;;400例痤疮患者的某些第二性征异常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16期

3 季梅;李明;;痤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8期

4 李瑞英;;痤疮患者治疗费用与疗效关系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6期

5 曾燕,蒋艳霞,郑金锋,王兴友,胡维诚;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年02期

6 於如军,周英芹,徐扣风;外在因素对131例痤疮患者影响情况的调查[J];皮肤病与性病;1999年04期

7 雷兴,尹丽云,侯文海;异维Α酸对痤疮患者的白介素1α的影响[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年01期

8 Placzek M.;Arnold B.;Schmidt H. ;K. Degitz;李晓莉;;男性痤疮患者血清17-羟黄体酮升高[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3期

9 张永祥;;痤疮患者血清睾酮的表达与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金娟娟;;健康教育在美容门诊痤疮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怀亮;韩锋;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3003例门诊痤疮患者发病年龄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车敦发;;痤疮患者性激素检查与内分泌功能评估的时机方法选择和治疗对策[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丽莎;路永红;高诗燕;陈前明;吴波;周培媚;卞彩云;蒋存火;保勇;吕艳;尹亚非;;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鉴定微生物及药敏试验研究[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林新瑜;王尚兰;向雪岑;;寻常痤疮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张理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痤疮经验探讨[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樊昕;姚美华;郄金鹏;岳丹霞;韩悦;杨蓉娅;;Omnilux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效应的定量评价[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黄联继;易建平;;1014例青年学生痤疮的诱发、加重等相关因素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汪小敏;邵祺;张建平;胡佳圆;;紫外线、热喷雾联合中药治疗痤疮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吴琰瑜;;痤疮患者皮损类型及皮损严重程度与皮肤生理参数相关性的研究[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杨小燕;吴文娟;杨婷;杨成;张丽;何黎;;HSD3B1基因多态性rs6203与高原地区汉族痤疮患者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熊南江;痤疮患者的自我防护[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王文龙;长痘皮肤:洗脸水里加点盐[N];健康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敬霞 通讯员 李学燕;不惑之年长痤疮 不是强壮是瘀滞[N];保健时报;2006年

4 杜恩 程守勤;痤疮患者要防过多日晒[N];健康报;2004年

5 郭旭光;治疗痤疮验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6 贾超;长痤疮少吃海带[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黄军;除“痘”饮食要诀[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孙鸿理;与“小痘痘”说“拜拜”[N];健康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邹云;昆明地区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2 Clarissa Dwipuspa Wijaya(黄小芳);中国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方式和情绪与痤疮的相关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3 粟丽雷;云南地区痤疮患者临床特征与皮肤生理功能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丁薇;非那雄胺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陈思华;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的检测[D];广州医学院;2009年

6 李蕾蕾;长春市青少年痤疮现况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徐继鹏;云南汉族痤疮与Ⅱ型5α-还原酶基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8 李陶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致病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发病机制初步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9 林玲;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TNF-α的相关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6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66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