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研究
本文选题:1型神经纤维瘤 + 测序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又称冯·雷克林豪森病(von Recklinghausen disease)。典型神经纤维瘤病表现为神经系统、骨骼和皮肤的发育异常。 临床类型NF1型:即传统的神经纤维瘤病,占总病例85%以上,表现为大量的神经纤维瘤和咖啡牛奶斑,可见Lisch小结,常不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NF2型:中枢型或听力型,为双侧听神经瘤,咖啡牛奶斑和皮肤神经纤维瘤很少,无Lisch小结。NF3型:混合型,兼有Ⅰ型和Ⅱ型的特征。NF4型:变异型,表现为弥漫性咖啡牛奶斑和神经纤维瘤,可见Lisch小结,可有或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NF5型:节段型或局限型,神经纤维瘤和咖啡牛奶斑局限于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NF6型:仅咖啡牛奶斑。NF7型:迟发型,30岁以后发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NF1型至NF4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同型别外显率不同,由畸变显性基因引起的神经外胚叶异常,常表现为不全型和单纯型,25%-50%的患者家族史阳性,男性较多见。一般认为NF5型由形成合子后的体细胞突变引起,常不遗传给后代。NF1基因位于17q11.2的中央周围区,编码神经纤维蛋白,该蛋白负调控Ras蛋白转导信号。NF2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2.2,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编码Merlin蛋白(神经鞘蛋白),该蛋白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连接到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上,起负生长调控作用,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功能。已发现大量NFl基因的突变位点,到目前为止,已经验证的突变位点已达1500余个,突变位点涵盖了大部分NF1的外显子。 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及皮肤以外的损害。 (一)皮肤损害包括皮肤色素斑,神经纤维瘤,及其他皮肤表现。 1.皮肤色素斑咖啡牛奶斑是NF1诊断标准的7个核心标准之一。常出生时即有,偶在出生后数月至1年内发生,常多发,除掌跖外,可不规则散在分布于体表任何部位,因大多数皮损呈咖啡色故称咖啡牛奶斑(Cafe au lait maecule),呈卵圆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多。尽管与咖啡加牛奶的颜色相似,但色素的变化从浅棕色至深棕色不等。要符合本病诊断的要求,患者需要六个或更多斑疹,直径5mm(青春期前)或15mm(青春期后)。不到1%的未患NF1的5岁以下儿童超过两个及以上的斑疹,如果出现多发性咖啡牛奶斑,将高度提示患有NF1。另一项研究发现,有6个或以上咖啡斑的大多数患者最终将达到NF1诊断标准,通常发生在6岁,这可能性随着咖啡斑的数量和典型形态学表现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人群咖啡斑的患病率在3%到36%之间(这取决于被研究的人群),另一方面,多发性咖啡斑存在于正常人群的比例一般为1%。腋窝或腹股沟处雀斑样色素沉着亦为本病的特征,称为Crowe征(Crowe's sign),是NF1核心诊断标准中最特异的一项。它被认为几乎可以确定诊断。但最近的另一项研究提出,斑点可能会出现于一些斑驳病患者,并不一定代表与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并存。依据年龄相关的发生频率,它是仅次于咖啡牛奶斑,一般在3至5岁时发生在腋窝和/或腹股沟。其他部位包括颈部和胸部,嘴唇周围,甚至在成人躯干。然而,这些都不满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诊断标准。大小从1到3mm大等,可同咖啡牛奶斑区分开来。泛发性色素沉着也可为NF1的皮肤色素改变。 2.神经纤维瘤被认为是NF1另外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是NF1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压迫神经,偶然引起疼痛和进行性功能缺失。神经纤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可以有任何形状,任何大小。皮肤神经纤维瘤在青春期前常不很明显,在整个成人期可能持续生长,包括大小和数量。怀孕是另一个显著生长期。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皮肤型、皮下型和丛状型。①皮肤型表现为粉红色、橡胶样有蒂或无蒂的肿瘤,质软,数个至1000个以上,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甚至更大;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但龟头罕见,女性的乳晕和乳头神经纤维瘤对NF1有诊断意义。②皮下神经纤维瘤可硬如象皮。皮肤型和皮下型神经纤维瘤在儿童期开始发生,青春期和妊娠时数量增多,在整个成年期可持续缓慢变大和增多。③丛状型神经纤维瘤出生时即有,对NF1有诊断意义。 3.其他皮肤表现青少年黄色肉芽肿,黑色素瘤,青少年黄色肉芽肿-NF1-青少年髓单核细胞白血病三联征等。 (二)皮肤以外的损害包括口腔损害,神经病变,眼部、骨骼、内分泌、内脏病变,并可能发生恶性肿瘤。1.口腔损害可有口腔肿瘤,发生于上腭、颊粘膜、舌和唇部;或表现为巨舌症。2.神经病变神经缺陷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中枢性或外周性。(1)听神经瘤听神经在脑神经中最常受累,听神经瘤双侧发生时可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2)视神经胶质瘤发生率约占NF1病例的15%,儿童期出现,80%患者无任何症状,少数出现突眼、视力下降或眼球活动受限,大多数病例为非进行性。(3)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积水、脑异位、神经胶质小结、神经管闭合、脊髓脊膜膨出、脑和脊髓肿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以及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4)周围神经损害可出现感觉异常、神经根痛或臂丛麻痹、癫痫、智力障碍、共济失调等。 4.眼病变(1)Lisch小结为虹膜的黑素细胞错构瘤,呈半透明褐色斑点,每只眼平均有25个,常双侧发生,对视力无影响;大多数病例需用裂隙灯检查才能见到;初发于儿童期。Lisch小结很常见,6岁时,15%~20%的儿童和95%的成人有此表现,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NF1重要诊断标准之一。(2)其他眼部损害包括脉络膜错构瘤、眼睑神经纤维瘤、双侧视神经萎缩和青光眼,无眼症等。 5.骨骼损害包括蝶骨发育不良,长骨皮质变薄(伴有或不伴有假关节),脊柱后侧凸,胫骨弓形,巨头,矮身材。神经纤维瘤病患者2,5二羟维生素D3血浆水平和骨密度明显下降。组织形态学分析不仅揭示了骨小梁体积下降,而且类骨质体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另外,钙含量显著下降。 6.内分泌异常可伴发肢端肥大症、粘液性水肿、性早熟或延迟、Addison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髓样癌以及嗜铬细胞癌。 7.内脏病变本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3型:(1)周围型,以多发性皮肤肿瘤和丛状神经纤维瘤为特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可同时伴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中枢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根的各种肿瘤的并发为特征,这些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3)顿挫型,以肿瘤的数目较少为特点,全身仅几个,以后亦不增多。 8.恶变神经纤维肉瘤,或称恶性神经鞘瘤,可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但并不常见。在皮肤神经纤维瘤中者称外周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更为罕见。 组织病理:(1)咖啡牛奶斑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及黑素细胞中色素增加,黑素细胞及基底细胞内可见巨大球形黑素颗粒,散在分布,直径可达5μm,多巴(Dopa)反应示黑素细胞密度及活性增加。(2)神经纤维瘤瘤体无包膜,可扩展至皮下脂肪组织,界限常清楚,由神经衣和神经鞘细胞组成,瘤内尚有较多神经轴索增生,小血管丰富。神经鞘细胞呈细长梭形或略弯曲成波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染色呈淡伊红色,两端明显长短不一,排列成波形或涡轮状,间有少数成纤维细胞。特殊染色显示瘤内肥大细胞较多见,常有细长神经纤维穿插于其中,无弹性纤维。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累及深部大神经,并见神经束不规则。早期局部神经衣呈黏液瘤样,间质增多,侵袭,并使有髓或无髓神经轴索分隔。神经鞘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组成弯曲的条索,周围为黏液样无定形间质。晚期因肿瘤增大,导致正常神经形态无法分辨。 诊断标准包括多种,其中NF1主要使用198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建立的关于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标准。基于198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神经纤维瘤病的总结性报告,1型神经纤维瘤病(NFl)需达到以下标准中2条即可诊断:(1)6个或6个以上的咖啡牛奶色斑;(2)腋部或腹股沟区出现雀斑样改变;(3)2个或2个以上的神经纤维瘤;(4)2个或2个以上Lisch小结;(5)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 OPGs);(6)骨发育异常;(7)一级亲属罹患此病。NF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至少需以下1条:(1)CT和MRI检查证明双侧第8对脑神经发生肿瘤;(2)直系亲属患2型神经纤维瘤病以及任何一侧第8对脑神经发生肿瘤,或有以下肿瘤中2种或以上,如神经纤维瘤、脑膜瘤、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 预防及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对症处理,皮损严重妨碍美容、影响功能者,或肿瘤肿大、疼痛并疑有恶变时可行手术切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标准治疗是手术完整切除。咖啡牛奶斑可选择激光(脉冲染料、YAG、红宝石)治疗。Kim等报道了一例采用切削术联合1444nm Nd: YAG激光成功治疗多发性皮肤神经纤维瘤。有癫痫发作者应仔细检查病灶,必要时考虑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但有复发可能。 第二部分1型神经纤维瘤病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OMIM#162200)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皮肤疾病,以多发性咖啡斑,皮肤皱褶处雀斑样改变,Lisch结节,神经纤维瘤为特征。NFl基因编码神经纤维蛋白,已被证实为NFl的致病基因。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率约为1/3500。少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恶性肿瘤,丛状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学习能力障碍,青少年黄色肉芽肿和骨异常。约50%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与1型神经纤维瘤相关皮损有关。 90%的NF1病例可发生咖啡斑(Cafe-au-lait, CAL),表现为圆形的淡棕色均一的斑疹,直径从1~2mm至20cm不等。最近报道了一例非常罕见的巨大咖啡斑,边界不规则,累及后背的下半部分,右侧面,双侧臀部和大腿。1型神经纤维瘤病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神经纤维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形状和大小不一。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瘤瘤体在皮肤内呈圆拱形,质软,饱满,皮肤色至轻度色素沉着,而位于皮下者呈坚实的结节状。神经纤维瘤还可发生在产道,若在宫颈可导致宫颈狭窄和下腹部疼痛。 NF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11.2,在基因组DNA中约280kb,含有60个外显子,编码神经纤维蛋白,该蛋白由28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神经纤维蛋白为Ras的GTP酶活化蛋白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AP),广泛的表达于多种组织中。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0个不同的突变被发现,并列于人类突变基因数据库中。大多数突变都导致了截短蛋白(truncated proteins)表达。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致病基因NFl突变及其表型-基因型相关性进行研究。借鉴模式生物的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样本明确人类自身NFl基因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中的基因结构及表达变化,丰富NF1基因突变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阐明NF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诊断和未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利用本研究检测结果,结合既往文献,分析NFl的基因型-表型潜在相关性。 研究材料和方法 抽取两个1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三个散发病例及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提取DNA,设计引物,对NF1基因编码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纯化,并采用Sanger法进行测序,利用BioEdit软件分析比对研究对象的基因序列有无杂合突变,并与基因数据库正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有无纯合突变,同时与SNP数据库和100例正常对照的序列比对排除多态性。通过比较临床和突变数据来分析NF1基因型和表型的潜在相关性。 结果 (1)临床发现 所有患者出生时即出现咖啡斑。家系1先证者,女,3.5岁,躯干、四肢和臀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咖啡斑,大小不等。其父亲,姑和祖母病情严重,皮损典型,全身可见大量神经纤维瘤和咖啡斑。该家系中所有患者5-6岁时出现神经纤维瘤,10岁以后迅速进展。家系2所有患者神经纤维瘤出现在3岁左右,后逐渐增多,10余岁时达到最多。两个散发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23岁和24岁,虽然发病较晚,但病情进展迅速,神经纤维瘤生长快,部分瘤体巨大。神经纤维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神经纤维瘤的典型特征,如梭形细胞增生,粘液样背景和大量的肥大细胞。 (2)NFl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中的基因变异 在两个1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和3个散发病例中共发现3个新的突变,分别为c.601TA, c.871GT, c.1448AG,这些新的突变仅在患者中发现,家系中未患病成员及正常对照均为野生型。这些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4、内含子6和外显子10,分别导致的氨基酸改变为F201I, E291X, D485G。 结论 (1)NFl基因的突变c.601TA, c.871GT, c.1448AG可能为相应患者1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原因; (2)我们的数据显示NFl基因外显子4,6,10的突变可能影响NF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能最终影响其生理学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正明,刘世森;神经纤维瘤病——附两个家系5例报道[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2 孙学礼,房宝军;神经纤维瘤病14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3 廉翠红,刘维达;神经纤维瘤病遗传与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6期
4 高晓龙,毛新清,王培军,赵江民,赵小虎,王金红;神经纤维瘤病的磁共振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2期
5 王桂龙;向阳;罗志勇;;巨大多发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年06期
6 陈汝川;神经纤维瘤病(附主要发生于颌面部的12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7 朱敬先;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子遗传学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4期
8 徐世伟,文亮,任晓葆,王涛,张晓军,王胜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瘤内大出血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9 沈丹华,回允中;女性生殖道神经纤维瘤病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张军;隋亚楠;许樝;;神经纤维瘤病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岳;吴政光;;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影像学分析——附11例报告[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冯洁;郝淑煜;万虹;贾桂军;吴震;张力伟;张俊廷;;神经纤维瘤病2型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维;邓丹琪;陈娟;樊应俊;;沿Blaschko线分布的神经纤维瘤病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邹建勋;王明杰;李旭丹;;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特点[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5 阿不力米提;汪永新;党木仁;李保山;;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邓幼文;吕国华;王冰;李晶;刘伟东;李启贤;李昌伟;陈飞;;胸腔镜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克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8 乔群;王阳;龙笑;;中国现代整形外科的早期历史[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乔群;王阳;龙笑;;中国现代整形外科的早期历史[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侯玉鸿;王载明;陈家琨;;麻风并发其他疾病4例[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卫利;宝宝胎记或许暗示疾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教授 欧阳恒;何谓“有诸内,,形诸外”[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 陈天风;癫痫症与其治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杨舒怡;法一男子成功“换脸”,甚至包括眼皮和泪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黄金平 韩光辉;罕见神经纤维瘤被成功切除[N];保健时报;2004年
6 朱海峰;邹德威教授谈脊柱侧弯治疗[N];健康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 见习记者 徐岩;胎记是否需要及时治疗[N];沈阳日报;2010年
8 湘雅医院 朱丹彤 博士;与癫痫共生的皮肤痣[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郑红蔓 王坤;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有了新疗法[N];健康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魏鑫;孩子姿势不良易患剃刀背[N];保健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羽飞;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基因的筛查、鉴定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4年
2 张启国;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赵连新;3.0T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技术在四肢神经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文瑞;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突变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3 俞浩钢;13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08年
4 汪振宇;一期后路节段性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神经纤维瘤性脊柱畸形[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邱福铭;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性象皮病一例及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02年
6 孙振国;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49例临床报道[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维;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许旺细胞瘤原代细胞培养及NF2基因突变的个体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白钦洙;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畸形中256层螺旋CT的术后形态学评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黄钢;小儿与成人视通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强;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9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