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恶性黑色素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7-14 18:47
【摘要】:正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占体表恶性肿瘤的7%~20%。其特点表现为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1]。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2]。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进展,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学说[3],该学说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同一肿瘤中,大部分的细胞已经失去了生长分化潜能,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分化和体外克隆的潜力,
[Abstract]:Positive malignant melanoma is a highly malignant tumor of melanocytes originating from neural crest.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malignancy, easy metastasis, poor prognosis and insensitivity to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1].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metastatic malignant melanoma was only 6 months,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less than 5% [2].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 research, the (tumor stem cells) theory of tumor stem cells has been put forward, which holds that tumor cells have heterogeneity, and most of the cells in the same tumor have lost their potential of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liferate, differentiate and clone in vitro.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0BSA14600)
【分类号】:R7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玲;邱倩;杨鹰;;侧群细胞与卵巢癌干细胞[J];重庆医学;2011年28期

2 崔正军,岑瑛;恶性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J];华西医学;2004年03期

3 王苏萍;杜标炎;张广献;;自杀基因疗法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吕俊杰;陶秀娟;;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2年08期

5 陈文静;康晓静;;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洪军;张爱芬;宋若强;;外鼻黑色素瘤转移至腮腺淋巴结1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05期

2 于静;朱艳华;阎雪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易华;郭玉荣;杜标炎;谭宇蕙;吴映雅;;六味地黄丸增强黑色素瘤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体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王艇;杨明洁;王钊;周晓丽;于丽华;崔秀云;;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RI在小鼠模型中抑制黑色素瘤生长的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5 王俪;张婷;张玉洁;;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4年04期

6 李磊;;神经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年13期

7 杨柳;乔杰;郭红燕;;卵巢癌肿瘤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的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年09期

8 朱明古;郭文;全红;;胃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福起;孙浩;潘鹏;郭涛;何鸿保;姚宏伟;;肾癌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其凋亡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03期

2 安丽娜;李著华;岳扬;王树人;郭志英;彭克军;;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和UPRT联合5-FC基因疗法对黑色素瘤的体外治疗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3 覃冠平;;黑色素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4 郭志英;任启伟;安丽娜;;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UPRT双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弦;蒋翠莲;王宝Pr;刘蔷;左鹏飞;赵枫姝;窦骏;;基于SP细胞分选法初步鉴定卵巢癌干细胞表面标志[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6 杜标炎;袁静;谭宇蕙;吴映雅;张立群;李杰芬;罗惠;易华;;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系统治疗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杜标炎;张小贺;谭宇蕙;吴映雅;易华;郭玉荣;;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易华;郭玉荣;杜标炎;谭宇蕙;吴映雅;;六味地黄丸增强黑色素瘤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体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王伟;王沂峰;张岭梅;林琼燕;黄菊;;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成瘤性、侵袭性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10 朴正福;张海燕;丁淑芹;小林护;佐佐木幸司;菊池爱子;加茂功;樱川宣男;李宁;;羊膜干细胞分离方法及其细胞学特性鉴定[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平,胡学庆,马奇,邵哲人;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6期

2 张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06期

3 何晓荣,皮正超;17例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06期

4 李鸿江,李华东,许朝祥;胃恶性黑色素瘤广泛转移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5 刘建军,臧建华,付明花;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0年04期

6 罗浩,张成兰,徐晓红;腋下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1例[J];黑龙江医学;2000年02期

7 蒙志斌,黄卓正,曾爱屏;恶性黑色素瘤128例临床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5期

8 孔庆彩,闫艳;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十二指肠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6期

9 刘玉辉,孙宝玉;双乳恶性黑色素瘤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蒲念;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3例误诊分析[J];四川医学;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亚庭;李延;陶娟;刘业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文俊;江华;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俞新民;熊文;;恶性黑色素瘤3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林飞燕;谢宗宙;王泉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英;;3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术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的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洪明理;丛敏;李云生;付治锋;任家强;;恶性黑色素瘤的电镜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张海燕;;眼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晋颖;刘巍;;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师英强;手脚易长恶性黑色素瘤[N];健康时报;2009年

3 编译 李勇;恶性黑色素瘤新药开发前景可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北京肿瘤医院 王伦;小心黑痣变成恶性黑色素瘤[N];北京日报;2005年

5 记者 何德功;诊断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7 朱国旺;提高认识 规范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国旺;隔离肢体热灌注 改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伦;警惕黑痣成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10 陈超;让恶性黑色素瘤原形毕露[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细丝蛋白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王玉芳;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谱[D];四川大学;2004年

3 殷迪;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运载Stat3-siRNA质粒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谢小雪;不同温度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郑东辉;载药纳米微粒对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作用体内、体外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8 王永晨;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与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厚勇;恶性黑色素瘤中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癌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韩春荣;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肿瘤微血管构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迎春;下肢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俊凤;细丝蛋白A的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祝晓蕾;8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田海英;147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苑超;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郭丰霞;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丛宁;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研究及文献回顾[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志勇;多西环素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李雪飞;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切除与创面修复[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12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