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Abstract]:The male patient is 61 years ol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ss in the root of the left thigh was pink papuliform nodule in early stage, which was gradually enlarged in recent years. The size of 2 cm 脳 1.3 cm of bulging dark red plaque indicated that it was rough. Outpatient surgery is performe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2.5 cm 脳 1.7 cm 脳 1.3 cm of fusiform skin tissue with 2 cm 脳 1.3 cm dark red nodule was seen on the skin, and the cut plane was cystic, and papillary protuberance was found in the capsul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e tumor presented a cystic structure with many papillary processes and a few cell fragments (Fig. 1). The wall of the capsule and papillary process are composed of two kinds of cells, the inner layer cells are small square, the nucleus is round, the cytoplasm is less, the outer layer cells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capsule are high columnar, the cytoplasm is light red, the nucleus is oval, and can be shaped
【作者单位】: 武汉市第八医院病理科;武汉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中心医院病理科;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3CFB374)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局立项课题(WX12C58)
【分类号】:R7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宏,王一玲,施桂芬,许爱娥;乳头状汗管囊腺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宇飞;陈路;胡余昌;胡友斌;高艳;宋子华;;乳头状汗腺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2 余念文;张少如;袁丽容;;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11期
3 翟志芳;杨希川;郝飞;钟白玉;叶庆佾;;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1期
4 肖方星;罗春华;张玉凤;郑启忠;聂明;;肛门乳头状汗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11期
5 李路;陈永艳;袁伟;方杰;雷微;张鑫;;疣状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质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英,韩丽娟,刘金红,陈绍辉;恶性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1期
2 周燕发,陈德沐,叶世培;肺空洞(腔)内含物的X线诊断探讨(附31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3年03期
3 乔东方;范钦和;张智弘;朱岩;张炜明;;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4 张伟;俞洵宗;王炜;刘小玲;;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09年06期
5 钟桂书,解爱东;女性腹膜乳头状浆液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1997年01期
6 姜锦贵,印洪林,周晓军;儿童肾细胞癌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7 王海斌,罗来华,陈洪波,艾勇;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8 李福昌,王新岭,张喜林,刘金耀,王玉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报告[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1期
9 李新功;孙莉;高虹;周晓秋;孙希印;徐志秀;;细胞角蛋白在皮肤附属器肿瘤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5期
10 李顺凡;吴国凤;吴志华;;乳头状汗管囊腺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云;赵立仙;田林波;王敏;李跃康;李正金;;肾脏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淑英;王玲;;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余永伟;朱焱;;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赖日权;冯晓冬;王卓才;赖晃文;田野;张伟;杨传红;;SARS尸检组织的临床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雷伟华;;颈部胸腺样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类型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6 贺发贵;周柱亮;马路;杨琪;汤海莲;李长春;单福军;孙铁忠;;地塞米松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病理疗效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新红;陈新明;;口腔鳞癌浸润前沿E-钙粘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春芳;郑莹;邱永莉;顾凯;鲍萍萍;;上海市2002~2005年宫颈癌病理与预后分析[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方丹波;蔡松良;谭付清;汪朔;沈柏华;金百冶;张志根;沈志坚;;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9例报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岳灿;;当前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对临床病理尸检的影响[A];200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赵宇锋;遵义医专“一所一中心”挂牌成立[N];遵义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莉;从一间小阳台到一个6000例临床病理资料库[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傅冬红;涎腺肿瘤认识又进一步[N];健康报;2001年
4 海音;各种各样的疣[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刘萍;常见的体表肿瘤[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韩振奎;病毒性皮肤病不容忽视[N];中国老年报;2008年
7 肖燕;四种疾病个人负担降八成[N];贵阳日报;2007年
8 李甘地;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N];健康报;2006年
9 胡义扬;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马秀丽;保护地番茄谨防2,,4-D药害[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绍昌;富糖原癌的临床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李振新;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君玮;貂、狐、貉源犬瘟热病毒分离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汪昌宁;家族性巨颌症家系收集与分子致病机理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旭林;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收集、整理及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蒙国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铁轶;乳头状甲状腺癌基因ret重排活化的致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8 王丽;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细胞增殖及侵袭性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宜鹏;腹膜后脂肪肉瘤端粒酶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10 王昭;直肠癌直肠系膜区域微转移与手术根治[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存忠;96例犬子宫蓄脓的诊断、临床病理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谢若云;乳头状肾细胞癌 [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仪;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其与HHV-8病毒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杨瑾;子宫内膜癌499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5 胡炜炜;蕈样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邹泓;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7 吴海;58例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8 赵鹏;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大肠癌病例特点比较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沈骅睿;菟丝子总多糖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皮肤修复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靳颖;80例子宫肉瘤临床与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35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13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