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19:25

  本文关键词: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医科大学》 2013年

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

杨婷  

【摘要】:目的研究雄激素调控酶基因CYP21A2、CYP19A1、CYP11B1/CYP11B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发病风险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明确重型痤疮的易感基因以及男性女性遗传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采用SNaPshot微测序法,对CYP21A2基因(rs6464、rs6467、rs6474、rs6465), CYP19A1基因(rs4646、rsl0046、rs700519、rs8023263、rs2899473、rsl2594287s rs2414096、rs727479、rs767199、rsll636667、rs749292、rs730154、rs28757111、 rs2470152、rs41399553、rsl902584、rsl004984、rs28757078)和CYP11B1/CYP11B2基因(rs6387、rs6410、rs4539、rsl799998、Intron2W/C、rs4736312、rs7818826、 rs4534、rs5280)共31个位点在1200例云南汉族样品(其中重型痤疮患者569例,健康对照631例)中进行检测,以性别作分层分析,从单个位点和单倍型水平探讨其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易感性的关系。 结果 1.单个位点分析发现:①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1)、rs6465(P=0.025)在总体病例-对照中差异显著。②以性别作分层分析显示,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2)、rs6465(P=0.012),CYP19A1基因rs8023263(P=0.037)、rs2470152(P=0.007)以及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P=0.027)、rs5280(c.-64TC)(P=0.023)共6个位点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显著,而所有位点均未在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显著的差异(P0.05)。 2.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①CYP21A2基因由3个位点(rs6464-rs6467-rs6474)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GA在总体病例-对照组处于边缘显著(P=0.044, OR=1.350,95%CI=1.017-1.792).以性别作分层分析后显示: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单倍型AGG和单倍型ATA均与男性重型痤疮的易感性相关,男性个体单倍型AGG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降低(OR=0.697,95%CI=0.531-0.913, P=0.009),而单倍型ATA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增高(OR=1.822,95%CI=1.245-2.665, P=0.002),这两个单倍型经Bonferroni校正(for CYP21A2, P=0.0167)后仍具有显著差异:CYP21A2基因的单倍型在女性病例和对照组均未发现显著差异。②CYP19A1基因的所有单倍型在总体病例-对照,男性病例-对照组以及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③CYP11B1/CYP11B2基因由rs4736312、rs6387、rs7818826、rs5280、rs4539共5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CACCA (P=0.040)和单倍型AGCTA(P=0.016)在总体病例和对照组中差异显著,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显著,CYP11B1/CYP11B2基因单倍型经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所有单倍型在男性病例-对照和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均不显著。 3. CYP11B1与CYP11B2基因8个SNP位点在我们的人群中存在强烈连锁现象(D’0.9),这两个基因上的位点可以通过连锁共同作用于重型痤疮。 结论 1.雄激素调控酶相关基因CYP21A2、CYP19A1和CYP11B1的遗传变异主要与男 性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 2. CYP21A2基因[rs6474(p.Arg103Lys)、rs6465], CYP19A1基因(rs8023263. rs2470152和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rs5280(c.-64TC)]在单点水平均与男性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相关。 3. CYP21A2基因表现出最强关联。其AGG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保护因子,而ATA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危险因素。 4. CYP11B1基因与CYP11B2基因存在强烈连锁现象,CYP11B2基因可能与CYP11B1的致病基因连锁与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7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黎明;谢红付;杨婷;王玮蓁;李吉;;雄激素受体基因E211 G>A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2 田黎明;谢红付;杨婷;胡耀华;李吉;;CYP17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杨智;唐文如;董永利;程宝文;肖春杰;何黎;;云南汉族痤疮与CYP11α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4 杨智;邹勇莉;涂颖;顾华;何黎;;348例痤疮遗传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前军;李汶;李双飞;汤蔚琳;李麓芸;卢光琇;;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的常见突变是该疾病新发生突变的热点区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郑若姮;丁彩飞;;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年05期

3 何黎;;光致皮肤损伤发病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王光明;孙世成;;痤疮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夏庆梅;王泓午;徐丽敏;;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1年01期

6 郭冰心;刘玲;王雪;杨智;;痤疮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3年02期

7 田黎明;王玮蓁;杨婷;谢红付;金曌;胡志敏;程杨;胡耀华;彭圆;;汉族人群肝郁气滞及湿热内蕴型痤疮TLR2 Arg753Gln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1期

8 黄献平;袁肇凯;王丽萍;李杰;王萍;喻松仁;简维雄;孙贵香;刘群良;郑景辉;;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中医杂志;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庆梅;;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丽萍;冠心病血瘀证遗传特征及其体质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晔;CYP19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成人寻常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孙明霞;CYP2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痤疮的关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卢佳宏;针刺对治疗患者面部痤疮、血清IGF-1、DHEA及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香凝;219名女性寻常痤疮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谢光霞;针刺加穴注治疗痤疮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徐继鹏;云南汉族痤疮与Ⅱ型5α-还原酶基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杜淑佳;腧穴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陈亚;针灸调理瘀血体质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洪恺志;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莹;火针治疗痤疮技术规范化方案的临床评价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8 董瑞娜;PCOS患者颗粒细胞P450arom和PPARγ基因表达与SMAD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李敏;劳宫涌泉温针灸在阴虚质痤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王帅;枇杷清肺饮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雄激素(主要是睾酮)水平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黎明;胡耀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囊肿型痤疮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09年02期

2 杨智,何黎;痤疮与遗传[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3 田黎明;于军;胡耀华;;CYP17基因多态性与痤疮中医分型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9期

4 叶冬青,施小明,陆伟,李向培,胡以松,杨仕贵,徐元勇;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2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2年05期

3 张怀亮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年06期

4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5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6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7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2007年03期

8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1992年09期

9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0 田有粮,魏红俐;刺络技罐治疗痤疮54例[J];中国针灸;199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强;苑凯华;程飚;余文林;齐向东;曾东;张斌;李勤;;2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亚洲人痤疮疤痕:初步研究[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云霞;;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强;苑凯华;程飚;余文林;齐向东;曾东;张斌;李勤;;2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亚洲人痤疮疤痕: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余昌华;;自制痤疮膏治疗痤疮34例临床观察[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涂彩霞;;痤疮的诱发因素及光疗法[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丽红;樊昕;王聪敏;姚美华;杨蓉娅;;560nm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分析[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丽红;樊昕;王聪敏;姚美华;杨蓉娅;;560nm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分析[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林新钰;;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孟宏;郝晋东;;湿热质痤疮人群防治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夏庆梅;;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楚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蓝天;[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代巧;[N];保健时报;2004年

4 主任医师:任晓亮;[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5 曹元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罗宏德;[N];科技日报;2000年

7 宋欣荣;[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文瑶;[N];吉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乔雪梅;[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学美;[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霞;CYP2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痤疮的关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红岩;外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邱玉英;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哮喘及其临床表型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9 杨艳;广西地区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施佳军;6个阿尔茨海默病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霞;强脉冲光结合氨基乙酰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锐霞;痤疮的四种证型的客观化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鲁美君;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治疗痤疮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郭琴;寻常型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概况及导师治疗经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田黎明;性激素水平、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湖北地区痤疮患者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6 程杨;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文献整理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婷;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8 黄萌;中药汽疗治疗胸背部痤疮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9 林玲;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TNF-α的相关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任晓红;火把花根片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14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