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β防御素-2和γ干扰素在尖锐湿疣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9 21:35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β防御素-2(HBD-2)和γ干扰素(IFN-γ)在尖锐湿疣发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和IFN-γ在25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以及25例健康人皮肤石蜡切片中的表达。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D-2、IFN-γ在尖锐湿疣皮损的表达主要见于基底层,HBD-2、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阳性对照组(Z=-7.174,-7.230;P0.O1),HBD-2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高表达(Z=-5.147,P0.01),IFN-γ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低表达(Z=-6.311,P0.05),且HBD和IFN无相关性(r=0.123,P=0.4670.01)。结论:推测HBD-2、IFN-γ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尾 defensin 2 (HBD-2) and interferon 纬 (IFN- 纬)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BD-2 and IFN- 纬 in skin lesions of 20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and 25 healthy person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SPSS 16.0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skin of 25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and 25 healthy persons were analyzed. The rank sum of Wilcoxon was tested between group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in the lesions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soriatic positive control group (ZM7.174- 7.230P0.O1), and the level of IFN- 纬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skin (ZHD-5.147P0.01), 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BD and IFN (r = 0.123P 0.4670.01).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in condyloma acuminat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skin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BD-2IFN- 纬 and IFN (r = 0.123P 0.4670.01).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in condylomata acuminat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skin (P < 0.05). Conclusion: HBD-2,IFN- 纬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through different approaches.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分类号】:R75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钰;;激光联合γ-干扰素注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115例效果观察[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何锡尧,邓长明;重组γ-干扰素防止尖锐湿疣冷冻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王业涛,张贺功,王翠芳,赵乘胜;γ-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46例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李加敏;;冷冻加γ-干扰素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09年02期

5 王翔;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64例[J];浙江医学;2005年06期

6 赵志炼;匹多莫德预防复发性尖锐湿疣[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6期

7 左成忻;万波;黄进华;鲁建云;廖朝晖;陈静;;三联疗法治疗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7期

8 靳香玲,李宇飞,秦凌花;微波治疗仪加γ-干扰素治疗男女生殖器复发性尖锐湿疣82例[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封宗成,李家鹏,罗苇,苏福锦;光动力学疗法加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98年06期

10 熊瑛,熊云峰;联合外用5-氟尿嘧啶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梅;刘安齐;张捷;缪四海;;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邱胜民;周灵;段明戈;段立新;;“三而合一”疗法治疗尖锐湿疣89例[A];中西医结合肛肠病研究新进展[C];2000年

3 郑志菊;鞠梅;陈琴芳;张小华;杨夕芳;顾恒;曹宁校;;儿童肛管内尖锐湿疣2例[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曹育春;陈兴平;;尖锐湿疣组织中FOXP3~+ Treg的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陈丽;褚昕;;p53、p16、pRb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癌变的关系[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昌银;;5-FU+湿润烧伤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姜培红;;12例儿童尖锐湿疣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郝巧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30例疗效观察[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明霞;钱起丰;;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的检测[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曹萍;;220例尖锐湿疣临床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亚舟;尖锐湿疣三种传染途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程建均;尖锐湿疣患者须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邵成明;八种因素促进尖锐湿疣的发生和复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曾华;尖锐湿疣的三种治疗方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田春和;尖锐湿疣复发诱因有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王怀奚;安全套挡不住尖锐湿疣[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王烟海;当心尖锐湿疣跑进口腔[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张学明;尖锐湿疣[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张中桥;尖锐湿疣需合理治疗[N];保健时报;2005年

10 王瑛;HPV与尖锐湿疣[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红付;尖锐湿疣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唐旭;人乳头瘤病毒DNA及HPV6 L1 IgG抗体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孙建方;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4 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张晓姝;CpG ODN对HBV感染者PBMC的刺激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尹光文;尖锐湿疣组织中survivin、bax、caspase-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临床预后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薛海滨;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脊柱结核病灶中的表达及其对病变程度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刘永鑫;光动力学用于尖锐湿疣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陈贤祯;Toll样受体激动剂和RNA干预技术对HPV 6b/11型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洋;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对IFN-γ转录分泌的调节[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俊杰;中药内服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CO_2激光后复发率的影响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浩;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黄蓉;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TNF-α、IFN-γ水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朱少君;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克隆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侯群;亚临床尖锐湿疣[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霍永生;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免疫治疗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振;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8 芦桂青;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李莉;尖锐湿疣患者胞内细胞因子表达及T细胞极化的漂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马俊红;细胞周期素E、P21、核转录因子E2F-1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60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260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