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一个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

发布时间:2016-12-25 20:21

  本文关键词: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一个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一个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

赵燕  

【摘要】:研究背景:Olmsted综合征(Olmsted syndrome。OMIM:614594)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本病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掌跖角化,指趾的缩窄或指趾端逐渐断离,以及口周角化斑块。其他的临床特征还包括甲营养不良和弥散的秃发。角化部位的皮肤可以出现感染和鳞状细胞癌。另外,Olmsted综合征还可能伴发一些罕见的症状,如无前臼齿,鱼鳞病,或听力丧失等。已发现的Olmsted综合征致病基因包括TRPV3、MBTPS2等。 目标:在一个中国南方汉族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中寻找致病基因突变,为Olmsted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该家系的疾病确诊、产前诊断等奠定分子基础。 方法:收集了所研究的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中的3例患者和1例正常个体的相关资料,以及外周抗凝血血样。为了鉴别诊断是否为可疑的Vohwinkel综合征、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ullous congenital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 BCIE)、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 EPPK)、Clouston综合征或Mal de Meleda病,首先对家系进行了TRPV3, LOR, GJB2, KRT1、KRT9、KRT10、GJB6和SLURP1等基因突变的筛查,但未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为了探查该家系的未知致病基因突变,对该家系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分析,并在进行Sanger DNA测序验证。 结果与结论:在本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中,没有发现TRPV3、LOR、GJB2、 KRT1、KRT9、KRT10, GJB6和SLURP1等相关基因的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数据分析,逐渐缩小了本家系潜在的致病基因范围,即SLC22A14、PTTG1、ATP1OB、 KCTD5、ZNF705A、Clorf168、ZNF595和CBWD3等其中一种基因的突变可能为本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其中PTTG1的p.Ser176Tyr突变的致病可能性最大。在迄今已报道的57个Olmsted综合征病例中,91.23%的患者为散发病例,均出现口周角化症状;59.65%的患者有甲营养不良,52.63%的患者出现断指,54.39%的患者有秃发现象。与文献所报道的Olmsted综合征病例不同的是,本家系患者没有断指或秃发症状,不存在TRPV3和MBTPS2基因突变,因而推测很可能为Olmsted综合征的一种新亚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晓文;耿丽红;;Olmsted综合征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01期

2 赵静辉;周延民;李艳秋;罗兰;;近亲结婚及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陆原;陈达灿;翁翊;李清;禤国维;;Olmsted综合征与1例文献复习[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7期

4 陈德晖,雷鸣,吴梓梁;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调查及遗传方式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年01期

5 吴敏;吴静;徐玥;董秋萍;王洪玉;郭立莎;张宁;牛瑞芳;应国光;;小RNA干扰PDK1抑制乳腺肿瘤细胞侵袭[J];中国肿瘤临床;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鲁峰;药浴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2 何玲;牛黄汤与牛黄冲剂临床等效性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3 黄振;清热凉血化瘀法治疗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35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4 贺萍;;结节性脂膜炎1例误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5 潘慧宜;廖传德;;自拟止痒汤配合西药治疗结节性痒疹32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6 张灼锐;郑立鸿;蔡怿;;芪防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7 朱应玉,朱永军;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李卉,杨森,王培光,王福喜,林达;泛发性带状疱疹3例[J];安徽医学;2000年03期

9 吴爱丽;46例重症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1年02期

10 黄咏菁,陈信生,刘文静;丹参注射液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晓刚;赖雪花;雷晴;宋秋荷;;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江西省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茜;陈立;;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静;张幼明;独畅;;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30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静;张幼明;独畅;;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300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王建中;;不同工种工人常见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情况的探讨[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赵瑞;;一例磺胺类药物过敏合并全身斑疹患者的护理[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曾招林;熊清华;孙传寿;何惠英;;皮肤狼疮带试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舒爱明;;玫芦消痤膏联合四环素片治疗63例痤疮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卢木荣;陈家杰;;制霉菌素炉甘石洗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朱容富;;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晟;中国人群白癜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信生;香莲制剂外用治疗足癣的临床研究及评价指标的构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搜寻中国人群白癜风免疫相关基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仲荣;8-MOP/UVA对人类皮肤光老化形成的影响及芳维A酸乙酯拮抗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5 陆群;牙髓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和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张晓杰;荨麻疹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邵龙泉;SY系列复合型硅橡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李远宏;人乳头瘤病毒在某些皮肤病中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1年

9 郝进;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表位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朱敏;中草药及其单体抗马拉色菌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光辉;芪贞颗粒治疗肝肾不足型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英虎;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晓红;二仙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海龙;凉血解毒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罗小军;健脾养血汤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型)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孙英;露蜂房汤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IL-2、IL-4、γ-IFN水平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龙永婷;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危险因素及发病与情绪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菊;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荣;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罗东;优化ALA-PDT的封包时间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生物效应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东来;胡瑾;方凯;;Olmsted综合征国内首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2 刘柏麟;章翔;;胶质细胞瘤的侵袭机制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年06期

3 李书良;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伴手指特殊皮纹一例报告[J];遗传;1985年03期

4 邱志强,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组织微阵列的初步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05期

5 王洋,田琼,张绍章;淋巴管、VEGF-C与肿瘤转移[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14期

6 陈德晖,雷鸣,吴梓梁;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家系调查及遗传方式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年01期

7 李泓馨;廖文俊;刘玉峰;高天文;;Olmsted综合征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辜清泉;杨琳;杨旭;;外显子测序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彦山;单基因肥胖等单基因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燕;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一个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

>浙江大学

相关作者

>刘彦山 >赵燕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一个类Olmsted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26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