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CD147在恶性黑素色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15:02
【摘要】: 研究背景 糖酵解能力增强是肿瘤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乳酸是糖酵解过程的主要代谢产物,肿瘤细胞中过量产生的乳酸通过转运载体(MCT)转运至胞外引起微环境中pH值下降,进而增强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CD147是一种在多种肿瘤细胞膜上有增高表达的新型跨膜糖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与和低pH值微环境几乎相同的作用。有研究证实CD147在肿瘤细胞膜上与MCT共存并控制其表达,可能参与乳酸转运。 恶性黑素瘤具有生长速度快、易于发生转移的特点,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肿瘤之一,其皮损外周的pH值在6.4-7.3之间,低于正常皮肤pH值。同时恶性黑素瘤细胞的侵袭和肺转移能力在低pH环境中明显增强。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CD147分子是否与MCT分子共同参与恶性黑素瘤细胞能量代谢,为CD147分子成为皮肤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分子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目的 1.探讨CD147分子是否参与了恶性黑素瘤细胞糖酵解转运。 2.探讨CD147分子参与糖酵解的机制。 3.探讨CD147分子参与糖酵解过程的后续作用。 研究方法 1.运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NHMC,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MCT1和MCT4的表达水平。 2.运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A375细胞上CD147分别和MCT1、MCT4的表达共存情况。 3.利用pSUPER/CD147siRNA重组质粒转染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 4.运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D147 siRNA转染对A375细胞中MCT1和MCT4表达的影响。 5.运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CD147 siRNA转染对A375细胞膜上MCT1和MCT4的表达及其与CD147共存的影响。 6.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CD147 siRNA转染对A375细胞糖酵解过程中乳酸转运的影响。 7.应用Sartorius pH计测定CD147 siRNA转染对A375细胞外微环境中pH值的影响。 8.运用荧光素-荧光素酶方法检测CD147 siRNA转染对A375细胞中ATP水平的影响。 9.运用MTT方法、Transwell小室和ELISA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常规法分别观察CD147 siRNA以及外源性乳酸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VEGF表达的影响。 研究结果 1.正常黑素细胞NHMC中未检测到CD147、MCT1和MCT4的表达,而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MCT1和MCT4有明显表达。 2.A375细胞中CD147分子分别与MCT1、MCT4在细胞膜上表达共存。 3.成功构建了A375细胞稳定转染pSUPER/CD147siRNA重组质粒后的细胞克隆C1和C2,pSUPER-vector空转为对照。 4.与A375细胞比较,Cl和C2细胞胞浆和胞膜上的MCT1、MCT4分子表达均显著下降,且与CD147在胞膜上的共表达下调。 5. NHMC细胞培养上清中几乎未检测到乳酸,而A375细胞培养上清中有显著增高的乳酸产生。与A375细胞比较,C1和C2细胞外微环境中乳酸水平显著下降至27.2%和22.4%,而pSUPER-vector空转组细胞(A375-vector)外乳酸水平无明显变化。 6.A375细胞外pH值为7.19左右,显著低于NHMC细胞外水平(p0.001)。CD147siRNA干扰了CD147的表达后,其胞外pH值增高,C1和C2细胞中分别约为7.36和7.34。 7.与A375细胞比较,C1和C2细胞内ATP的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到了60.8%和51.9%(P0.001)。而pSUPER-vector空转组细胞(A375-vector)内的ATP水平与A375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8.与A375细胞比较,C1和C2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但C1和C2细胞中加入了20mM外源性乳酸后,其增殖能力、侵袭能力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结论 1.CD147分子增强了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糖酵解能力。 2.CD147分子可能通过影响恶性黑素瘤细胞中MCT1和MCT4在细胞膜上的表达而参与肿瘤细胞的乳酸转运。 3.CD147分子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外pH值影响恶性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和VEGF生成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河慧,廖文俊,高滢,高天文;淋巴样增强因子-1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22期

2 赵阳,沈汉澄,陈贤贵,,曹浩明,朱家杰;1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J];实用癌症杂志;1995年02期

3 范雪莉,刘玉峰,刘辅仁;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05期

4 季江,崔盘根,吴建兵,林彤,方方;结节性恶性黑素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2期

5 常建民;少见病理类型的恶性黑素瘤[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4期

6 张玉勤;;黑素瘤病人易患其他癌症[J];国外医学情报;1993年12期

7 张旭,孙蔚蔚;拇指恶性黑素瘤并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J];山东医药;1995年04期

8 王岚,卢雁,于新,邢文缘,陈永朴;A~(+r)激光治疗复发恶性黑素瘤2例[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9 何弘,高天文,李青,马福成;59例恶性黑素瘤误诊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08期

10 ;痛也可自爱[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栋;;恶性黑素瘤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航;;62例肢端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尹涛;钟连生;刘彦群;魏志平;李凤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春英;高天文;李廷慧;孙东杰;李强;高鸽;刘玉峰;;人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编码基因反义核酸对人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影响的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福伦;段彦娟;李斌;徐蓉;陈洁;;恶性黑素瘤五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孙建方;;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与病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7 陈建立;陈艳辉;于建斌;;MMP2和TIMP2蛋白在裸鼠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叶庆佾;刁庆春;王鲁;张春明;胡嘉念;;足部恶性黑素瘤局部切除疗效观察[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刘晓艳;方红;羊正纲;丁颖果;张好;蒋筱凌;陈鸿超;;靶向HPSE的siRNA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建有;;足底恶性黑素瘤伴局部皮肤转移及全身转移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 孙理 本报记者 姚艳春;外伤易引发恶性黑素瘤[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衣晓峰;恶性黑素瘤与外伤“有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伍西明;首次探索出皮肤恶性黑素瘤治疗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6年

4 伍西明;我国发现致皮肤恶性黑素瘤恶化关键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谭克扬 通讯员  伍西明 实习生 白慧荣;我国皮肤肿瘤研究获重大突破[N];湖南日报;2006年

6 李明;V_(D)受体基因突变带来黑素瘤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刘梅;黑素瘤药Allovectin—7即将进入Ⅲ期临床[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黄斌;斩毙癌魔调遣人体防御“部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9 燕玄;致癌新说:每吸15支烟DNA就会突变一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广州博信 周建新 三元顾问;四环生物蓄势充分 拉升在即[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粟娟;CD147在恶性黑素色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嵘yN;pcDNA3.1-IGFBP7抑制鼠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丁宝月;TRAIL-receptor2mAb介导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恶性黑素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樊星;转录因子CUTL1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陈瑾;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业强;转铁蛋白受体介导Tf-PEI-shRNA complex内吞靶向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蔡华华;恶性黑素瘤中SOX4的表达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柳青;HINT1和FAK mRNA及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于建斌;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潘展砚;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皮肤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峰;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艳秋;内皮素3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上皮基质转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恒君;DKK1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庞琳娜;干细胞再生因子Bmi-1及PCNA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1年

5 袁宏伟;VEGF、bFGF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0年

6 翟瑞峰;RNAi沉默WT1基因逆转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蒋明浩;CD147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GLUT-1、4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琳;S100A4蛋白、上皮钙粘素和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9 谭雪梅;ERK_(1/2)抑制剂联合5-FU治疗恶性黑素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艳;联合应用反义Bcl-xl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5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35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