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喜树碱对低氧诱导HaCaT细胞HIF-1α、CCL20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26 11:37
【摘要】:目的观察喜树碱对低氧(2%02)培养下HaCaT细胞低氧诱导因子-la (HIF-1α)、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表达的影响,探讨外用喜树碱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常氧(21%O2)条件下细胞增殖、凋亡测定:将12.5、25、50、100、200nmol/L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12、24、48、72h,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上各浓度喜树碱干预HaCaT细胞24h,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②低氧(2%O2)条件下喜树碱对细胞HIF-1α、CCL20蛋白表达影响:用以上不同浓度处理低氧诱导12h的HaCa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ELISAKit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CCL20表达。③低氧(2%02)对HaCaT细胞CCL20mRNA的影响以及喜树碱对细胞HIF-1αmRNA表达影响:将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均无药物干预培养12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CCL20mRNA的相对表达;将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每组内再分喜树碱(100nmol/L)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溶媒对照组),培养12h后RT-PCR检测HIF-1αmRNA的相对表达。④统计学方法:根据资料性质,用SPSS 16.0软件进行Levene's Test(数据方差不齐,进行对数转换)、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SNK-q检验和析因分析。结果1、不同浓度喜树碱作用12、24、48、72h后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与时间依赖关系;200nmol/L喜树碱作用12h,100、200nmol/L且树碱作用24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66+6.46)%、(33.11±4.63)%、(56.31±1.69)%,与同时段溶媒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nmol/L喜树碱作用24h细胞凋亡率(AV+)分别为(11.34±3.82)%、(24.45±4.03)%,与同时段溶媒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25、50、100、200nmol/L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h,细胞Caspase-3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Bcl-2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2、低氧诱导12h,25、50、100、200nmol/L喜树碱处理后HIF-1α蛋白表达分别为0.348±0.065、0.261±0.112、0.261±0.112、0.045±0.024,与溶媒对照组(1.445±0.3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nmol/L喜树碱处理低氧诱导12h的HaCaT细胞培养液上清(1×105cells)中CCL20的表达分别为(64.35±19.70)pg/ml、(74.35±23.85) pg/ml,与溶媒对照组(112.18±28.66) pg/ml比较,组间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氧组和低氧组培养12h后HaCaT细胞CCL20mRNA表达(△CT值)分别为:-15.19±0.13、-13.70±0.10,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0,P=0.001);喜树碱(100nmol/L)干预与非干预的HIF-1amRNA表达(△CT值)分别为:常氧组-5.575±0.29、-5.451±0.21;低氧组-6.543±0.57、-6.203±0.31;低氧较常氧条件下HaCaT细胞HIF-1a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56,P=0.000);喜树碱干预和非干预组间HaCaT细胞HIF-1amRNA的表达差异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667,P=0.213)。结论低浓度喜树碱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抑制HaCaT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低浓度喜树碱可抑制HaCaT细胞HIF-1a蛋白表达,对HIF-1a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低氧条件下HaCaT细胞CCL20mRNA表达较常氧增高,一定浓度喜树碱可抑制HaCaT细胞CCL20的分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常青,王晓良;细胞色素C、线粒体与凋亡[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3期

2 谭慧心;;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4期

3 潘晶;;羟基喜树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3期



本文编号:2466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466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