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IGF-1、FGF7与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及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对毛乳头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14:20
【摘要】: 目的:作为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与社会学功能。毛发缺失或分布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目前对毛发生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毛囊。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是位于毛囊基底部的一群真皮源性细胞,它们是一簇特化的成纤维细胞(specialized fibroblast),其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内外表现为凝集性的生长方式及体内外具有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并在毛囊的形态学发生及其周期性生长调控中处于中心环节。而在多次传代后,这种特性就会消失。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通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完成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结构与胰岛素类似,能刺激黑素细胞、上皮细胞及毛囊的生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ibroblast growth factor7,FGF7)又称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其它上皮细胞的增殖。 毛乳头细胞不仅对诱导和维持毛囊的周期性循环必不可少,毛乳头的大小也决定了毛囊的大小和毛囊生长期的长短。甘草是传统中药养发生发产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和添加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提取物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鼠触须毛囊生长。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即β-甘草酸,被广泛用于皮肤病和肝病的治疗。临床实验发现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治疗有效,其诱导毛发生长的机制尚不明确,其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还未见报道。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斑秃治疗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治疗斑秃最为常用、可靠及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抗炎及免疫抑制有关,但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为观察体外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IGF-1和FGF7的关系,复方甘草酸苷和地塞米松对毛乳头细胞的影响,我们对人头皮毛乳头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分别在凝集性、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以及IGF-1和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对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筛选刺激毛囊及毛发生长的药物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1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 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正常人毛乳头,观察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并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2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第3代和第9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IGF-1、FGF7蛋白的表达水平。 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3代和第9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IGF-1、FGF7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 4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IGF-1(2.5~100ng/ml)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5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复方甘草酸苷(0.5~100μg/ml)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6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5~100μg/ml)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7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结果: 1人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1人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 经“二步酶消化法”得到的毛乳头,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第二天即可见贴壁,贴壁1天后可观察到细胞迁出,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2~3周后细胞大部分生长融合,低倍镜下可见细胞呈漩涡状生长,有多层凝集趋势,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消化传代后第2天可见细胞贴壁展开,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又融合形成多层凝集性生长。细胞传代后增殖速度也加快,尤以3~5代细胞最为显著,且均可见凝集性生长。随毛乳头细胞传代次数增加,凝集性逐渐消失,细胞变为多极、梭形或细长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速度变慢,传代周期明显延长。 1.2人毛乳头细胞的鉴定 人毛乳头细胞α-SMA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代、9代细胞IGF-1和FGF7的表达 IGF-1与FGF7均表达于细胞胞浆,着色由黄色到褐色不等。3代和9代毛乳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IGF-1表达分别为+~++和+;FGF7表达分别为+~++和±~+。 3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代、9代毛乳头细胞IGF-1、FGF7的表达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3代、9代毛乳头细胞IGF-1的均道值分别为270.98±26.84、232.14±14.80,前者大于后者,但统计分析表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代、9代毛乳头细胞FGF7的均道值分别为373.51±24.97、270.91±32.83,前者大于后者,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4流式细胞仪检测人毛乳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 3代和9代毛乳头细胞处于G1期的细胞比率分别为55.53±3.34%、57.53±6.84%;处于S期的细胞比率分别为34.87±3.18%、34.10±6.36%;处于G2期的细胞比率分别为7.82±3.37%、8.40±3.19%。各期细胞两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6±0.24%、1.28±0.63%,无统计学差异(P0.05)。 5 IGF-1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4代毛乳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GF-1培养72h后,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均有明显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其中以2.5ng/ml最为显著,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浓度再增加,促增殖作用并不增强。 6复方甘草酸苷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4代毛乳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甘草酸苷培养72h后,MTT结果显示在0.5~20μg/ml浓度内,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以20μg/ml组刺激作用最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再增加,其促增殖作用反而减弱。 7地塞米松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4代毛乳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培养72h后,MTT结果显示在0.5~2.5μg/ml浓度内,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以2.5μg/ml组刺激作用最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再增加,其促增殖作用有所减弱。 结论: 1二步酶消化法可简便、快捷、有效地分离获得毛乳头。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在6代之前呈明显的凝集性生长特性,继续传代该特性逐渐消失。 2凝集性与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各细胞周期与凋亡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维持在比较稳定的增殖状态。 3 FGF7在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推测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促进毛母质细胞增殖角化可能与FGF7有关。 4 IGF-1可明显刺激毛乳头细胞增殖,同时受毛乳头细胞表面的IGF结合蛋白调节。IGF-1在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中表达高于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但无统计学差异,IGF-1促进毛囊生长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5复方甘草酸苷和地塞米松在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的同时还可能通过调节毛乳头细胞的活性,诱导毛发生长。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广举;邓丽利;;毛囊各细胞体外生长条件的探索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2 匡彬;杨芸;;通心络胶囊对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J];现代医院;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洋;郝飞;杜华;鞠英;王洁;;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吕中法;李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人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伟;吕中法;满孝勇;李春明;郑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人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中明;范卫新;;采用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的动物模型概况[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梅云;范卫新;;HIF-1α在人毛囊及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郑敏;吕中法;吴贤杰;;培养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毛囊重建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洪涛;陈璧;陶克;汤朝武;胡大海;;人胎儿毛乳头细胞在聚羟基乙酸真皮支架上的生长特性观察[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祁少海;刘坡;谢举临;徐盈斌;盛蹼义;舒斌;利天增;;胎儿毛乳头细胞分化为类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毅;郝飞;杨希川;杨斌;;RNA干扰抑制TCF4表达对毛乳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丁国斌;陈璧;韩军涛;王洪涛;曹云新;;组织工程皮肤中人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吕乃群;秃顶——男人的烦恼[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周璇;克隆法治脱发,有点像种高产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冯琳;我国毛囊生长调控研究步入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万睿;毛发缺失可选移植[N];健康报;2007年

5 英子;告别“顶上”烦恼[N];中国商报;2003年

6 陈瑜 陈龙;未老先“秃”为哪般[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瑜 实习生 陈龙;他们为何未老先“秃”?[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希川;毛囊生长期毛乳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罗洋;人毛乳头细胞生长相关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杨卫兵;HSPC011和HSPC016基因在毛乳头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程波;毛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5 邹锋;HSPC016蛋白在人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刘晓亮;毛囊细胞构建毛囊化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周乃慧;血管生成素在人毛囊中的表达及其促毛发生长的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杨斌;MRPS17蛋白在人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杨亚东;Versican基因对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王继文;毛乳头细胞HSPC016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毅;IGF-1、FGF7与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及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对毛乳头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玲;毛乳头细胞及其部分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焦虎;用人毛乳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玉平;P16蛋白在人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韩志敏;人毛乳头细胞中P16基因的检测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韦蔚;毛乳头细胞和隆突部细胞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毛囊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倪冬冬;影响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因素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吕俊杰;阻滞与非阻滞品系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及FGF7对小鼠植入前胚发育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蔡湘娜;人工毛乳头体内外诱导组织工程化毛囊结构形成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10 林常敏;人头皮毛乳头体外重建及APA微囊膜通透性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8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38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