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298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15 06:55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发病年龄、加重及缓解季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 方法:通过对临床确诊病例的问卷调查获得298例A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加重及缓解季节、AD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年龄分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AD的皮损类型、严重程度、好发部位、次要特征发生率等临床特征,采用EXCEL软件、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98例AD患儿2岁62例(20.8%),2~6岁152例(51.0%),7~11岁76例(25.5%),≥12岁8例(2.7%),平均年龄60.3±40.8月。男女比例为1.1:1。59.1%于生后6月内首次发病。63.8%患儿发病具有季节性,40.6%于夏季缓解,40.9%于冬季加重。77.9%有明确的过敏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史多于哮喘家族史。151例患儿曾进行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82.1%,68.2%AD患儿对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为鸡蛋、牛奶、虾、鱼。过敏原检测阳性AD患儿其疾病严重程度重于阴性患儿。婴儿期AD皮损以干燥型和渗出型为主,儿童期AD以干燥型为主,青春期则以肥厚型为主。婴儿期AD皮损累及面积大于儿童期和青春期,SCORAD评分以重度AD占多数;儿童期、青春期皮损较局限,以中度AD为主。婴儿期AD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躯干;儿童期及青春期好发于四肢屈侧,常累及肘窝、乆窝。298例AD患儿平均每人具备8.3±2.3项次要特征,最常见的依次为掌纹症(78.2%)、颈前皱褶(76.2%)、出汗时瘙痒(73.8%)、眶周黑晕(73.2%)、早年发病216例(72.5%)、病程受环境或情绪因素影响(66.4%)、干皮症(58.1%)、Dennie-Morgan眶下皱褶(52.0%)。次要特征中乳头湿疹、出汗时瘙痒、毛周隆起、对饮食敏感等多见于婴儿期;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白色糠疹等则多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前囊下白内障和锥形角膜罕见。除Hanifin和Rejka诊断标准中的23项次要特征外,AD患儿还常伴发甲营养不良、眼睑湿疹、耳廓下裂隙、摩擦苔藓等,其中甲营养不良易发生于手部有皮损的AD患儿。298例AD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瘙痒,97.7%伴有睡眠障碍。瘙痒与皮损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出汗可加重瘙痒程度。 结论: 1.特应性皮炎发病年龄早,半岁以内为发病高峰,首次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 2.特应性皮炎具有明显季节性,多于冬季加重,夏季缓解。 3.特应性皮炎患儿多伴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食物过敏在AD患儿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不同年龄段的特应性皮炎在皮损类型、皮损累及面积、AD严重程度以及好发部位等方面有差异。 5. Hanifin和Rejka诊断标准的23项次要特征中,中国AD患儿以掌纹症、颈前皱褶、出汗时瘙痒、眶周黑晕、早年发病、干皮症、毛周隆起、Dennie-Morgan眶下皱褶,病程受环境或情绪因素影响等常见。前囊下白内障和锥形角膜在中国AD患儿中罕见,其诊断价值有限。 6.乳头湿疹、出汗时瘙痒、毛周隆起、对饮食敏感等多见于婴儿期AD;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白色糠疹多见于儿童期及青春期AD。 7.皮损累及手部的特应性皮炎患儿易发生甲营养不良。 8.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瘙痒程度与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是否伴发干皮症和皮损干燥程度无相关性,出汗可加重瘙痒。
【图文】:

298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分析


岁以下AD患儿皮损面积评分标准Figure1Theextentruleof9beforetheageof2

评分标准,患儿,面积,表皮剥脱


图 2 2 岁以上 AD 患儿皮损面积评分标准Figure 2 The extent rule of 9 over the age of 2评分红斑、丘疹/水肿、表皮剥脱、渗出、苔藓化、皮肤干燥等 60~3 分),计算总和。评分(瘙痒和失眠)其监护人的主观感受评分(0~10 分)严重程度评分 SCORAD= A/5 + 7B/2 + C级度,,25~50 分为中度,>50 分为重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素琴;刘炽;;中医诊疗特应性皮炎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医学;2011年07期

2 陈微;曹毅;陶茂灿;罗宏宾;杨敏;;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4期

3 张池金;;滋阴清热法治疗特应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年08期

4 林颖;陈达灿;陈淑慧;丁常清;;特应性皮炎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情况和药敏分析[J];广东医学;2011年09期

5 赵德成;赵璐;;特应性皮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6 黄楚君;蔡坚雄;刘炽;黄咏菁;吴大嵘;陈达灿;;特应性皮炎古籍文献的内容评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6期

7 薛素琴;谭金华;;十皮汤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4期

8 孙岩;余展国;;苦参片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影响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我国科学家发现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J];科技传播;2011年12期

10 程立峰;余土根;;中医药治疗异位性皮炎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峻岭;;细菌性超抗原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刘玉峰;;特应性皮炎的防治[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强;薛慧;王志;;39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gE检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李燕柳;马琳;邢环;;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对比治疗研究[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李燕柳;马琳;邢环;;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对比治疗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樊平申;付萌;高天文;池田志;;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IL-22和IL-22R1表达水平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玉峰;付萌;赵小东;廖文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卉;石梅;陶建凤;祁怀山;干皆诚;姜[!芳;梁键莹;杨丽萍;余红;陈洁;庄寅;闫明;郭一峰;顾艳;余霞;冯晓博;姚志荣;;上海新华医院909例特应性皮炎临床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茜岚;石梅;张卉;陶建凤;祁怀山;干皆诚;姜嫒芳;余红;梁健莹;杨丽萍;陈洁;庄寅;闫明;郭一峰;顾艳;余霞;冯晓博;姚志荣;;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10 申春平;邢环;马琳;;153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生活质量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艳;SIL-2R与特应性皮炎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周建跃 温红蕾;省妇幼征集150名特应性皮炎患者[N];湖北日报;2009年

3 张炎;别把特应性皮炎当普通湿疹[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段素芳;水苏糖可显著抑制特应性皮炎[N];中国食品报;2009年

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戴若玲;野外皮损莫小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记者 冯立中;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找到[N];健康报;2011年

7 冯立中 记者 吴长锋;我国科学家发现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N];科技日报;2011年

8 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崔晓冬;三管齐下,辨治特应性皮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其林;三种病原体与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彭汉光;年老皮损多 毋需太在意[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娜;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郭亚南;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迟慧彦;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4 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炽;清心培土法对特应性皮炎患者IL-2/TNF-α及其受体的影响和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林颖;润肤消炎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生物学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莫秀梅;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维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刘文杰;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分型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王欣;健脾渗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高春芳;转化生长因子βs及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梅;298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冬梅;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锌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存涛;中国南北方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患病率的差异[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邵莉梅;汉族人391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田美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局部抗菌治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6 闫玉丹;刺络泻血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加林;诱发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南美白对虾过敏原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赵一丁;龙牡汤治疗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生活质量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9 肖能鑫;特应性皮炎患者microRNAs表达的初步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10 肖卫棉;淮莲饮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9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49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