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IL-17在梅毒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8:57
【摘要】: 背景: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至今仍影响着全球的公共健康。Th1、Th2细胞均参与了梅毒免疫反应,但其反应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明确。最近的研究发现,一群不同于Th1、Th2、Treg的细胞亚群,高水平分泌IL-17,被命名为Th17细胞,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Th17细胞作为一组具有独立功能的细胞亚群,多表达IL-17A、IL-17F、IL-6、IL22、TNF-α等细胞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IL-17,IL17能够导致趋化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或释放,招募和激活炎症细胞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从而在抗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Th17细胞与Th1、Th2及Treg细胞相互调节在机体免疫网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在国内外研究中仍没有明确的结论。 目的:收集梅毒病人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中IL-17浓度,了解梅毒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清IL-17在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RPR滴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Th17细胞在梅毒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09年2月至4月就诊于华山医院性病门诊的梅毒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共90例,研究对缘分为梅毒初发组、治疗后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收集梅毒病人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RPR滴度、TPPA及HIV抗体。运用ELISA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IL-17A的水平。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17A的浓度进行成对t检验,同时将IL-17A的浓度与RPR滴度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梅毒初发组血清中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转阴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后转阴组之间IL-17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血清中IL-17的浓度与RPR滴度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结论:梅毒初发组血清中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后转印组均高,Th17细胞参与了梅毒早期的免疫反应。但IL-17的浓度与RPR滴度无线性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文静,陈永锋;细胞因子与梅毒免疫[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年04期

2 赵建斌;龚匡隆;张津萍;钟铭英;尚淑贤;郑波;王千秋;;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673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73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