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0:17
【摘要】: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瘙痒和多形性皮损,常反复发作,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涉及遗传、免疫、皮肤屏障、环境等因素。很多研究表明,AD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和发病有一定关系,认为益生菌可能对AD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益,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益生菌对儿童特应性皮炎(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PAD)的预防作用,在益生菌治疗这一领域涉及较少。本研究是对60例AD患儿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AD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分析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PAD)的疗效和对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和病情复发情况,探讨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0-12岁的特应性皮炎儿童,共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基本信息进行采集。益生菌组给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0.03%他克莫司、润肤剂联合口服益生菌制剂,对照组仅给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0.03%他克莫司软膏、润肤剂,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对患儿进行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根据SCORAD评分计算有效率,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差异;统计治疗前、后的客观特应性皮炎评分(objective SCORAD)、瘙痒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婴儿皮肤生活质量指数(the infants'dermatitis quality of life index,IDQOL)或儿童皮肤生活质量指数(children's dermatitis life quality index,CDLQI)评分,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各疗效指标的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随访4周,记录对照组和益生菌组的病情复发的次数,比较两组复发率。观察、记录并处理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根据喂养方式和特应性倾向分为不同的亚组,分别将两个因素同治疗方式引起的SCORAD评分不同进行分析,评价两两因素间有无交互作用、能否相互影响。结果1.最终完成试验的病例总数为56例,其中对照组28例,益生菌组28例。其中轻度AD有6例(10.71%),中度AD有38例(67.86%),重度AD有12例(21.43%)。试验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SCORAD评分、客观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ID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完成随访的病例数为55例,对照组有27例,益生菌组28例。2.对照组和益生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2.14%、64.29%,两组的痊愈率均为0%,显效率分别为32.14%、64.29%,好转率分别为60.71%、28.57%,益生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3.分别对对照组和益生菌组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进行比较,SCORAD评分、客观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IDQOL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与治疗前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的SCORAD评分分别为20.98±8.49、16.60±7.47,益生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5.客观和主观指标:两组治疗后的客观SCORAD评分分别为15.38±6.45、12.21±5.16,益生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DLQI/IDQO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复发率和安全性:试验结束后4周内,对照组和益生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11%、7.14%,对照组高于益生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0.05)。对照组和益生菌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早期的轻度腹泻,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7.亚组探索性分析:喂养方式和治疗方式两个因素对试验结束时的SCORAD评分影响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5140.05),非母乳喂养对治疗方式引起的SCORAD评分差距的效应较强;特应性倾向和治疗方式两个因素对两组治疗后的SCORAD评分影响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4070.05),有特应性倾向对治疗方式引起的SCORAD评分差距的效应较强。结论1.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明确,主要体现在改善客观体征方面,对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常规治疗相似。益生菌辅助治疗短期内不能减少疾病复发,口服益生菌的安全性较高。2.喂养方式和特应性倾向对益生菌治疗效果的无影响,非母乳喂养、有特应性倾向的患儿采用益生菌治疗后疗效可能较明显。
【图文】:

体表面积,儿童,比例,体征


图2儿童体表面积比例逡逑Figure邋2邋The邋proportion邋of邋body邋surface邋area邋in邋children逡逑重程度:逡逑6项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或)水肿、渗出(或)结痂肥厚(或)苔藓化、皮肤干燥(仅未受累皮肤)。采用皮损的轻重程度评为0?3分,六项总分数相加之和为B。逡逑无该体征;逡逑该体征为轻度,不太明显,可以被检查到;逡逑该体征为中度,明显;逡逑该体征为重度,较明显且程度严重逡逑状评分:逡逑括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根据最近的3昼夜的平均情况进记为C,总分为20分。逡逑

正态分布,益生菌,对照组,统计学意义


逡逑图3),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益生菌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逡逑30X0逦t=2.048,P—0.045逡逑CO逦逦逦邋?逦,,逡逑g邋20?3逡逑l…1邋-邋-邋m逡逑20.98±8.49逦I邋16.60±7.47邋||逡逑0.00邋逦逦逦、、说、、、、逦逡逑对M组逦益生菌组逡逑图3治疗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SCORAD评分比较逡逑Figure邋3邋Comparison邋of邋SCORAD邋score邋between邋control邋group邋and邋probiotics逡逑group邋after邋treatment逡逑3.邋4治疗后客观SCORAD评分比较逡逑治疗后两组客观SCORAD评分:对照组为15.38±6.45,益生菌组为12.2]逡逑±5.16,评分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显示P=0.048逡逑<0.05邋(见图4),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益生菌辅助治疗对AD患儿逡逑的客观症状体征改善较常规治疗明显。逡逑25.00逦t=2.027,P=0.048逡逑20.00逡逑1逦-T-逡逑(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琦;禹卉千;李振鲁;;接触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07期

2 ;盐或为特应性皮炎诱发因素之一[J];上海医药;2019年14期

3 罗鸯鸯;刘小英;刘玉凤;;臭氧水疗仪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年22期

4 李敏琪;邓列华;胡羽添;李霆峰;陈兆威;郑嘉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年11期

5 孙宏勇;甄莉;;特应性皮炎诊疗研究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A2期

6 周蔓钰;左文慧;刘红霞;;特应性皮炎与丝聚合蛋白基因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8年01期

7 秦桂芝;黄进华;潘伊枝;向亚平;欧春香;黄健;高丽华;鲁建云;;臭氧制剂外用创新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2期

8 薛倩;邓利华;李夏;谭江;王晶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年07期

9 郑晓欢;邓婕;郑荣昌;温炬;秦思;李婷;马静;冯洁莹;;特应性皮炎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年04期

10 张文婷;张玲;吴波;;畅迪联合雅漾三重滋润霜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邻峰;;特应性皮炎诊治经验[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2 唐苏为;谢韶琼;;迟发型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涂彩霞;杨雨岭;许璐;;特应性皮炎的评价及治疗进展[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张蕴颖;许璐;刘春宜;涂彩霞;;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表面分子标记的检测[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5 薛璐;王惠平;;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6 李承新;;“里应外合”——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7 陈宏;;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8 郝飞;宋志强;钟华;;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治中的几个问题(摘要)[A];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涂彩霞;齐晓怡;柯菲;;特应性皮炎的评价及治疗进展[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刘玉峰;;特应性皮炎的防治[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天鹅;特应性皮炎治疗格局有望改变[N];健康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于娟;干燥瘙痒,得了特应性皮炎怎么办?[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董兰;2017版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7年

4 董兰;成人型特应性皮炎与空气污染关系的全民健康数据调查[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7年

5 许关煜;特应性皮炎治疗药酝酿爆发[N];医药经济报;2017年

6 南昌大学二附院主任医师 刘志刚;特应性皮炎如何科学护理[N];家庭医生报;2016年

7 记者 田雅婷 通讯员 钟艳宇;诊断特应性皮炎有了“中国标准”[N];光明日报;2016年

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赵作涛;特应性皮炎 应重视过敏“起点”[N];健康报;2015年

9 哈医大一院皮肤科 郑淑云 (副主任医师) 通讯员 张新浩;家庭防治特应性皮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出诊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项蕾红;特应性皮炎总反复 须分期用药[N];健康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钰;基于miR-155-5p对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控探讨升麻素抗特应性皮炎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吴卿;特应性皮炎的外用中药的筛选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温禾;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卵清蛋白纳米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及特应性皮炎皮肤、口腔、肠道菌群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王海燕;特应性皮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培土清心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孟威威;MiR-146a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和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王颖;高迁移率蛋白-1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文静;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CC亚族趋化因子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赵巍;中药“喘可治”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郎娜;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培伯;补肾养血煎剂对特应性皮炎豚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于琴;中药药浴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及生活质量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昕雨;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9年

4 黄珊;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5 卢山明;水通道蛋白AQP2、AQP3与MicroRNA-155在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郑顺平(Tay Soon Peng);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特应性皮炎的理论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姚星宇;加减健脾清心方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改善瘙痒程度的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肖丹;艾灸法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陈香儒;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表皮分化复合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10 林琳;Toll样受体4抑制langerin阳性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在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发病中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9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