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0:43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选择性毁损黑素细胞的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率约0.1~2%,好发年龄0~20岁,无明显性别和种族差异。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不明,既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其中包括遗传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等。白癜风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但其遗传模式并不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或多因素遗传病,染色体上多基因累积遗传效应加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白癜风患者也同时存在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常与多种其他系统自身免疫病并存,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恶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斑秃等。关于白癜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从不同角度论证认为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造成自身免疫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因子可能会影响白癜风的发病。有研究白癜风皮损的病理变化发现皮损周围有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但未发现B细胞。这些T细胞表达归巢受体CLA(皮肤淋巴细胞抗原),同时,这些淋巴细胞分泌大量Th1类细胞因子,趋化和诱导淋巴细胞发挥其细胞毒性作用。近年发现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在维持T细胞自身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过度活化。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通过其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共同影响黑素细胞的生成,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诸多文献表明维生素D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相关。因此有关维生素D受体调节T细胞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是一种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不同个体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不同导致基因的序列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个体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本研究欲探讨VDR的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明确白癜风临床类型、家族史和伴发疾病情况与VDR基因多态性敏感基因型的关系,有利于阐明白癜风的遗传免疫机制,为白癜风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新的指标。 方法:本实验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中国西北汉族人群中选取无血缘关系的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通过比较VDR基因第二外显子FokI位点、第八内含子BsmI和ApaI位点、第九外显子TaqI位点多态性在临床确诊的749例白癜风患者和763例正常人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分析患者遗传因素与白癜风罹患的关系。结果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组间频率比较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算P值、比值比以及95%可信区间了解西北地区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群VDR基因位点单体型频率分布,探讨VDR基因4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与白癜风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为揭示白癜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VDR BsmI、ApaI和TaqI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bb、aa和tt基因型在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携带bb、aa和tt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罹患白癜风。而FokI位点基因型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调整性别和年龄影响白癜风发病的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b、aa和tt基因型在白癜风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携带bb、aa和tt基因型的个体会增加白癜风发生的风险。 2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FokI位点和BsmI位点之间、ApaI位点和BsmI位点之间、TaqI位点和BsmI位点两两之间均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白癜风患者中fbaT和FbaT单体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携带单体型fbaT和FbaT发生白癜风的危险性大,单体型为fbAT、FbAT和FbaT的分布在两组间统计差异。 3按照不同类型的白癜风分类结果显示:有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中ApaI和TaqI位点对应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BsmI和ApaI位点对应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节段型患者组、正常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患其他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患者中BsmI和ApaI位点对应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不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相关,是白癜风发生和进展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不同分类的白癜风患者与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有关;由于遗传背景不同,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的正常人群VDR基因型分布有区别。在本课题中对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性的研究,在国内尚为首次报道,因此VDR基因可以作为预测白癜风患病进展的一个遗传标志。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5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纪筠;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肿瘤[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1期

2 佟春光,张文娟,朱铁君;白癜风皮损VDR表达水平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3 高天文,李强,李春英,李志强,王秋枫;白癜风200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4 桂金萍,李进先,吴红波;儿童白癜风788例病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1期

5 ;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7期

6 汪继云,杨森,王红艳,刘宏胜,孙良丹,高敏,何平平,崔勇,张学军;HLA-DQA1和HLA-DQB1等位基因与皖籍汉族人群白癜风的相关性[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6期

7 冷曙光,宋文佳,王雅文,谷也平,刘玉瑛,吴宜群,郑玉新;538名中国汉族人口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8 张学军,陈建军,高敏;中国皮肤遗传病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693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93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