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的自发凋亡及其微环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2:57
【摘要】: 目的 探讨侵袭性基底细胞癌(Aggres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A-BCC)与非 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on-Aggres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NA-BCC)瘤细胞的 基本生物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当的指标,为临床不同生物学行为的 BCC的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和随访提供确切有效的依据。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78例BCC石蜡标本。在Sexton分型的基础上,切片 行:(1)HE染色,光镜下检测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坏死程度、分化方向和局 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2)SP免疫组化法,检测M30 Cytodeath、p53、Ki67、 von-Willebrand Factor(vWF)和VEGF抗原,并采用以体视学原理为基础的 TMVLD测量法和传统的TMVD测量法对肿瘤间质中微血管进行评价。利用 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NA-BCC组发生癌巢中央坏死程度要大于A-BCC组;两组瘤细胞分化 方向的构成比以及局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FLID)的等级上无统计学差异。 2.A-BCC组的AI(HE)、AI(M30)和PI的均值皆明显比NA-BCC组的 高,其中A-BCC组的AI(M30)和AI(HE)与PI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的 相关性。 3.A-BCC组的p53阳性表达等级较NA-BCC组的高。 4.TMVLD测量法和TMVD测量法的结果显示A-BCC组的肿瘤微血管 (TMV)生成较NA-BCC组的高;尽管BCC的TMVLD与VEGF的表达成正 相关,但两组的VEGF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5.本研究未发现BCC的AI和PI与TMV或FLID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的自发凋亡及其微环境的研究 结论 1.NAECC的瘤细胞增殖缓慢、生存时间延长、凋亡减少,处于“良旺” 的积累、扩张阶段。A-BCC的瘤细胞凋亡与增殖水平明显增高,恶性度增加。 2.推测 TMV的缺乏可抑制 A-BCC和 NA-BCC的增殖并促进两者的凋亡 或坏死(前者以凋亡为主、后者以坏死为主),并且是导致NA-BCC与A-BCC 进行恶性克隆选择的环境因素之一。 3.AI. PI和 TMVLD是衡量BCC侵袭性较好的指标。 4.TMVLD测量法较TMVD测量法更敏感。此外,M30 Cytodeath免疫组 化方法和显微镜下观察*卫.染色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凋亡时期的瘤细胞,结果 较好,为临床病理科医生积累了观察凋亡的经验。 5.Sexton分型能较准确的区分NA-BCC与A-BCC,若结合瘤细胞的AI、PI 和 TMVLD等指标参考,则可对BCC的生物学行为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眼睑鳞状上皮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扩展和转移(附49例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2 梁成华,何安光,高汝贵;730例鼻咽癌病理粗织学研究——着重探讨癌间质反应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3 杨简;答李同光医师[J];新医学;1980年08期

4 高凤鸣;在底细胞层的存在下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Ⅱ、来自各种器官的底细胞层的不同作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0年02期

5 汪时娟;尿素对眼睑癌症之疗效[J];国际眼科学纵览;1980年04期

6 赵永铿;皮肤病学的X线放射治疗[J];广东医学;1980年12期

7 谢大业;;恶性肿瘤的医源性扩散及其防治[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6期

8 夏鹏;郑筠青;刘孟雄;;类视黄素与肿瘤[J];世界临床药物;1980年04期

9 蔡钺侯;;面瘫复苏术[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0年05期

10 王长欣;宋辛京;;鼻面部黑色素痣切除及全厚层皮片移植[J];天津医药;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向北;;微环境下醋酸纤维素酯胶片的保存[A];第四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金美;S.B.Braunagel;M.D.Summers;;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OV-E18的核定向转运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刘义;罗丽兰;;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液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发育的影响[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陈荣山;袁修干;;磁制冷应用个体防护的可行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叶海;魏润柏;;室内环境品质的综合评价[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李盛琳;傅嘉;岳岷;杨海东;杜平;章魁华;;高转移潜能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LM)的生物学特性[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张映璜;简志英;;ABA对烟草叶片细胞分化和脱分化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8 张斌;林钧化;朱海燕;史月君;;色素痣激光治疗后癌变手术切除菱形皮瓣修复6例[A];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8年

9 黄继峰;;面部色素痣样皮损处理体会[A];第四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杨景安;;上海先进半导体公司6”0.8μ集成电路生产线微环境装置设计与使用小结[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莎;拒绝无形杀手 氧化[N];北京日报;2000年

2 北京协和医院 王勉镜;激光光动力疗法[N];健康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阎新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N];科技日报;2000年

4 董宗俊;美加两国研究发现基底细胞癌病因[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5 ;我国植物抗旱技术应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6 吴杨 杨苏丽;干扰素新成员——β-干扰素[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卫生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高岩;眼睑疾病勿轻视[N];中国老年报;2002年

8 廖一民;砷可致癌[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苏亚平;当心皮肤癌[N];健康报;2002年

10 黄才刚;改良ICSI可提高妊娠率[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玲;银屑病患者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傅晋翔;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吴中亮;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郑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胡永珍;活髓片治疗再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张明徽;脾基质细胞对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诱导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徐志刚;组培微环境与规模化育苗设施环境调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李大强;恶性肿瘤细胞与囊胚滋养层细胞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比较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吕昭智;棉铃虫网络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岑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刚;基底细胞癌Bcl-2、Bax、Bcl-xl蛋白免疫组化表达的定量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秦煜;神经特异性再生中感觉性、运动性雪旺细胞NGF-mRNA、NGF及其p75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罗育武;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的自发凋亡及其微环境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何兆辉;基底细胞癌的凋亡活性及Bcl-2、Bax蛋白表达:一项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吴顺杰;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武志海;高产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的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7 张军;雪旺氏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脑胆碱能神经纤维损伤后修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8 吴一聪;新型细胞微生理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王若宁;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10 周翠英;肝细胞生长因子与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16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16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