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RNA聚合酶Ⅰ抑制剂CX-5461对银屑病及相关病理性血管新生的药理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28 14:58
【摘要】: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病程长,且易复发。临床表现主要以红斑,鳞屑,瘙痒为主。银屑病的主要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细胞过度角化,炎细胞浸润以及毛细血管增生。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遗传背景、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因素、精神紧张等。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副作用大,并且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X-5461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RNA聚合酶Ⅰ(PolⅠ)抑制剂。以往研究证实,CX-5461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某些白血病和实体肿瘤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CX-5461对机械损伤引起的动脉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移植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炎症的发展也有抑制作用,并且CX-5461能够有效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表型转化。CX-5461是否对银屑病病变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目前尚没有研究。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成熟的银屑病模型和血管新生模型,探索PolⅠ特异性抑制剂CX-5461 对银屑病以及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用咪喹莫特乳膏处理C57BL/6小鼠皮肤建立银屑病模型。CX-5461溶于DMSO中,局部皮肤涂抹给药。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ham)、造模+ DMSO组(溶剂对照)、造模+CX-5461低剂量组(2μM)、造模+CX-5461高剂量组(5μM)。局部涂抹治疗1周后,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HE染色观察角质层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症细胞CD68阳性细胞数量。Lectin和CD31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IL-8、IL-10、IL-1[β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用皮下种植海绵垫以及腹部皮下注射Matrigel方法建立血管新生模型。将种植海绵垫的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组、CX-5461组、CX-5461 +VEGF组。将腹部皮下注射Matrigel的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Matrigel组、CX-5461低剂量组(2μM)组、CX-5461高剂量组(55μM)。2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Lectin染色观察新生血管数量的变化。体外培养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小管成型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X-546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olt检测内皮细胞中p53及磷酸化p53的蛋白水平。研究结果在银屑病模型中,CX-5461明显改善了银屑病的皮肤症状(病变皮肤表面鳞屑减少,皮肤皱褶减少,红肿明显减轻)。HE染色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X-5461治疗明显抑制了角质细胞的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CX-5461治疗组病变部位的新生血管数量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另外我们发现CX-5461能够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X-5461治疗组CD68+细胞数明显减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X-5461 治疗组 TNF-α、IL-17、IL-23、IL-lβ 的表达水平下降,而 IL-6、IL-8、IL-10的表达升高。在皮下种植PVA海绵垫血管新生模型中,CD31染色及Lectin化学染色显示,VEGF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数量明显增加;CX-5461治疗显著减少了基础水平和VEGF刺激后的血管新生过程。在Matrigel胶血管新生模型中,CD31免疫化学染色显示,CX-5461治疗显著减少了血管新生数量。体外培养的细胞中,CX-546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同时,CX-5461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并且,CX-5461对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有抑制作用,可以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在血管内皮细胞中,CX-5461对p53蛋白总量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增加p53磷酸化水平。用p53抑制剂PFT-α预处理能够减轻CX-5461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而对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局部应用CX-5461能有效抑制银屑病病变的发生发展,减轻炎细胞浸润和病变部位的血管新生。CX-5461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能与激活p53通路有关。因此,特异性Po1 Ⅰ抑制剂可能为开发治疗银屑病的新型药物制剂提供线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63
【图文】:

咪喹莫特,银屑病,药理作用


图1邋CX-5461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病变的药理作用逡逑.大体观察IMQ诱导的皮肤银屑病样改变(红斑及白色鳞屑)。CX-5461减轻银屑病样皮损(统计观察:红斑鳞屑面积/皮损暴露总面积)。B.HE染色观察CX-5461对表皮层厚度的影响。右侧为统计数据图(平准差)。***P<0.000l,one-way邋ANOVA,n=7。逡逑

病变部位,血管新生,银屑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2邋CX-5461对IMQ诱导的银屑病病变部位血管新生的影响逡逑A.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病变部位毛细血管(红色箭头)数量变化(左:逡逑20x放大倍数;右:左图方框内放大)。B.红色荧光标记的Lectin染色观察各逡逑组病变部位毛细血管数量变化(白色箭头)。下方为统计数据图(平均值土标准逡逑差)。*P<邋0.05,***P<0.0001,one-way邋ANOVA,邋n=7逡逑28逡逑

病变部位,单核巨噬细胞,真皮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3邋CX-5461对病变部位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逡逑A.邋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真皮层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的变化(红色箭逡逑头)。右侧为统计结果。B.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X-5461治疗后病变部位逡逑细胞因子邋IL-6、IL-8、IL-10邋表达升高,TNF-ou邋IL-ip、IL-17、IL-23邋的表达降逡逑低。*P<0.05,***P<0.0001,one-wayANOVA,n=7逡逑29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倩;夏运风;;银屑病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8年23期

2 张少红;邱清华;刘超;;银屑病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9年01期

3 张曼莉;李平;郭丽英;张薇;;银屑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调查[J];广西医学;2019年04期

4 张鹏;苏玉文;陆前进;;甲银屑病的综合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年07期

5 吕宏蓬;张广中;陈维文;刘欣;鲜馥阳;季云润;蔡yPtD;;中药抑制银屑病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9年06期

6 冯艳;王傲;李思彤;白彦萍;;银屑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04期

7 ;第三届同济大学银屑病高峰论坛暨中华医学会“蒲公英行动”银屑病规范化诊疗学习班通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11期

8 ;第三届同济大学银屑病高峰论坛暨中华医学会“蒲公英行动”银屑病规范化诊疗学习班通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10期

9 宋军;王胤童;吴邦辉;刘启贵;吕成志;叶理;;银屑病复发的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03期

10 周舟;郝飞;;甲银屑病的局部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和护理治疗[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2 李娟;;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和护理体会[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3 张露;;银屑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方法探讨与回访效果调查[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李影;陆家睛;于宁;易雪梅;张怡;丁杨峰;;银屑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调查分析[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5 于小兵;;加重或诱发银屑病的药物[A];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闵敏;郑敏;;银屑病与趋化因子10的研究进展[A];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7 李波;史月君;宋顺鹏;占城;朱英华;李乔;;银屑病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8 蒋存火;;银屑病基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最新进展[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朱萌华;李一文;许文珍;顾文娟;;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合并肾损害1例报告[A];2014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朱萌华;李一文;许文珍;顾文娟;;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合并肾损害1例报告[A];2014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青年医师论坛暨内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舟子;“田婆婆”事件的冷思考[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奥尔其朗 王伟;科技进步为银屑病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年

3 张蓝飞;本维莫德引发银屑病治疗革命[N];医药经济报;2019年

4 袁野;银屑病新药价格战[N];医药经济报;2019年

5 钟艳宇;全球首创银屑病新药中国率先上市[N];人民政协报;2019年

6 科睿唯安;银屑病生物药竞争激烈 重磅新药如何杀出重围[N];医药经济报;2019年

7 郑州大学一附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高永军;治银屑病 须打“持久战”[N];大众卫生报;2017年

8 中国科学院 周颖;银屑病的心身调理[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满雪;关于银屑病,需要知道六个“不”[N];中国医药报;2018年

10 中日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崔勇;配合医生接受个体化治疗[N];健康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红;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其常见证候的差异蛋白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2 张俊;白介素30用于银屑病治疗及其功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林艳;汉族人银屑病IL23R易感区域的精细定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海朦;小鼠银屑病模型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相关因子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5 张仲昭;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高敏虹;雷帕霉素调控原肌球蛋白(TPMs)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8年

7 王冬梅;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谢思静;银屑病的SIRT1-STAT3机制与治疗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张晨;CD100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应答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10 闫建军;miR-145-5p通过靶向MLK3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银屑病皮肤炎症反应[D];山东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顺;银屑病患者体表不同部位DNA甲基化分布[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汪小蒙;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3 范婷婷;FGF10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模型中SGK1、RORγt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4 杜悦;长链非编码RNA与银屑病发病关系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5 王烁;寻常型银屑病代谢相关特征的临床及血清代谢组学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王世博;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数据挖掘及其治疗血热型银屑病meta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郭训;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初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刘飞;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王珂;张q诮淌谏硇耐我疾〕跆絒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王振东;深度访谈研究7例银屑病患者就医行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3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73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8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