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光动力(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分析和基于TRPV1的抗炎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734
【图文】:
2.3.2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2.3.2.1 分项症状评分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见图2.1)。随访期间,潮红平均评分(±标准差)由治疗前2.56±0.78逐渐下降,在治疗后第6月随访时评分为0.33±0.49(P<0.05)。面部炎性红斑有明显改善,最后1次随访红斑平均评分由治疗前2.11±0.58降为0.22±0.43,减少89.5%(P<0.05)。随访1月和3月结果比较,红斑评分持续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治疗后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也有下降趋势,但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光动力治疗前,15名患者时常出现灼热感
1治疗前后分项症状评分改善, *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 ISIA 红色区评分于首次治疗前及每次随访进行 VISIA 皮肤检测。随访红色降(见图 2.2),从 5.96 ± 1.80 下降至末次随访 2.19 ± 0次随访间 VISIA 红色区评分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变化一致。
图 2.3.治疗前后丘疹脓疱数量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医师整体病情评估(PGA)体病情评估(PGA)提示客观症状逐步改善。治疗前,多数患评定为“中度”和“中重度”。至治疗后第3次随访,4例患者善”,12例患者为“极轻微”,3例患者降至“轻度”(表2.计学意义(P<0.05)。表2.1 治疗前后PGA评估人数分布[例(%)]完全改善 极轻微 轻度 轻中度 中度 中重度0(0%) 0(0%) 1(5.0%) 1(5.0%) 7(35.0%) 8 (40.0%0(0%) 8(40.0%) 6(30.0%) 3(15.0%) 1(5.0%) 2(10.0%(10.0%) 10 (50.0%) 6(30.0%) 1(5.0%) 1(5.0%) 0(0%)(20.0%) 12 (60.0%) 3(15.0%) 1(5.0%) 0(0%) 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荣;李萍;吴一文;刘晓丽;;ALA-PDT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9年24期
2 李康英;罗东;;ALA-PDT治疗银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J];应用激光;2010年03期
3 黄小耿;李洁霞;谭瑞芬;韦思敏;胡宇波;陈炳忠;梁敏奇;;ALA-PDT治疗皮肤癌的临床效果[J];癌症进展;2017年02期
4 杨春香;刘小娟;王永利;王蕊;蔺建苹;王慧;;ALA-PDT疗法治疗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15期
5 汪洁;杨森;周文明;;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2年06期
6 刘艳;;ALA-PDT疗法配合平疣散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7 李康英;谢姗;;ALA-PDT治疗银屑病的影响因素与疗效评估[J];应用激光;2010年04期
8 郭海霞;刘刚;;ALA-PDT联合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肛周巨大尖锐湿疣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02期
9 胡永轩;谭妙娟;周冼苡;吴中;毛祖豪;胡燕卿;黄诗韵;刘康兴;卢艳;韩雪;;ALA-PDT对尖锐湿疣凋亡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年01期
10 陶士阳;唐仲龙;;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武;钱革;李振鲁;;ALA-PD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吕婷;王秀丽;王宏伟;缪飞;李晶晶;;ALA-PDT对紫外线致小鼠皮肤癌的预防作用及机理研究[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冉海红;潘凯丽;张然;;ALA-PD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的影响[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田珊;陈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皮肤科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力文;付丽新;陈涛;王文菊;李林;刘雪莹;吴永波;;系统ALA-PDT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疗效观察与研究[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汪洁;;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张力文;陈涛;付丽新;刘雪莹;吴永波;;系统ALA-PDT抑制了银屑病皮损中表皮增殖及白细胞浸润[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汪洁;;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玲琳;石磊;张云凤;缪飞;王宏伟;王秀丽;;ALA-PDT治疗高危型HPV感染[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杨戈;杨建文;林昭春;;ALA-PDT联合高频电离或冷冻治疗尖锐湿疣医从性及男女患者疗效差异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莉莉;ALA-光动力(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分析和基于TRPV1的抗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2 朱莉;ALA-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影响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
3 许莹;ALA-PDT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
4 钟熙;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对白念珠菌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史航;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6 李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和生物膜抗菌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谢姗;ALA-PDT对健康人及银屑病患者PBMCs的生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罗东;优化ALA-PDT的封包时间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生物效应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9 江灿;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10 李芳芳;ALA-PDT对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8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8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