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玫瑰糠疹皮损VCAM-1、ICAM-1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2:23
   目的: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有的学者经过研究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如人类疱疹病毒6、7型,巨细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等),甚至F.Drago等学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玫瑰糠疹患者皮损的表皮及真皮内存在类似病毒的颗粒,但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支持病毒感染的观点。因此对玫瑰糠疹的发生是否与病毒感染有关仍有争议。 玫瑰糠疹的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细胞内外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有些病例可有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甚至可达表皮层)。虽然学者们发现有红细胞血管外溢,但在光镜下仅见轻度的毛细血管扩张及内皮细胞水肿,而无明显的血管结构破坏。 本研究通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玫瑰糠疹皮损内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异常颗粒,以及观察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有否改变,进一步研究玫瑰糠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近期部分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玫瑰糠疹的发生,但尚无系统的数据说明细胞免疫与玫瑰糠疹之间的关系。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称为黏附分子。V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均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 WP=4 族。VCAM-1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除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白细胞表面的VLA-4(迟现抗原4),某些细胞因子可上调其表达。ICAM-1分布广泛,包括造血和非造血细胞,结合白细胞表面的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CAM-1、ICAM-1均参与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穿出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的过程。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ICAM-1在抗原递呈与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共刺激分子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VCAM-1、ICAM-1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揭示该病基本性质。 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临床及病理确诊者,就诊前均未经治疗。所有皮损及正常人皮肤均取自躯干。 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患者皮损超微结构改变的病例共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5岁至34岁,病程3天至1月余不等。快速取材后置于4%戊二醛中固定,送电镜室处理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2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 免疫组化SP法(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玫瑰糠疹患者皮损(皮损组)、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对照组Ⅰ)VCAM-1、ICAM-1表达的病例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3岁至57岁,病程3天至2月余不等。所有标本均在局麻下环钻钻取后作成石蜡切片。皮损组常规HE染色后病理确诊。10例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组Ⅱ。 结果 1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患者皮损超微结构的改变,除观察到其它学者报道的改变如基底细胞、棘细胞改变外,与 WP=5 本研究相关的有意义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有: 1.1 8例标本中有的基底膜连续,有的基底膜溶解断续;基底细胞与基底膜相连的半桥粒消失; 1.2 8例标本中有5例(占62.5%)见真皮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内皮细胞稍水肿,内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表皮下结缔组织内偶见淋巴细胞及红细胞; 1.3所有标本的表皮各层、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及皮下胶原纤维间均未见病毒颗粒。 2免疫组化法检测VCAM-1、ICAM-1结果: 2.1 VCAM-1在皮损组及对照组Ⅰ的表皮层、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利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得出:①VCAM-1在皮损组基底层、棘层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VCAM-1在对照组Ⅰ棘层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Ⅱ,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②VCAM-1在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基底层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ICAM-1在皮损组及对照组Ⅰ的基底层、棘层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利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得出:①ICAM-1在皮损组基底层、棘层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Ⅱ,ICAM-1在皮损组棘层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Ⅰ, ICAM-1在对照组Ⅰ基底层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Ⅱ,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②ICAM-1在皮损组和对照组Ⅰ基底层中的表达及ICAM-1在对照组Ⅰ与照组Ⅱ棘层中的表达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 WP=6 结论 1、表皮各层、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及表皮下胶原纤维间均未见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异常颗粒,这与F.Drago等学者的观察结果不同。 2、部分皮损见组成真皮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基底膜溶解断续,基底细胞与基底膜相连的半桥粒消失,此可能是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甚至表皮层)偶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的原因。 3、VCAM-1、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高表达与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参与了玫瑰糠疹的炎症反应。 4、玫瑰糠疹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上ICAM-1的高表达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抗原递呈作用有关,ICAM-1在角质形成细胞参与玫瑰糠疹免疫反应方面发挥作用。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上的高表达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有待深入研究。 5、VCAM-1、ICAM-1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及表皮中的表达上调,说明此处可能已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可能是促使炎细胞局部?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758.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艺明,倪容之,黄海松,吴波;基底细胞癌1例(附电镜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2 孙秀坤,关欣,朱学骏;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基因突变国内首次报道[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10期

3 李冠群,杨会君,朱学骏;白色丘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附6例报告[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年01期

4 尤立平,白彦平,宫泽七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皮损中各类细胞关系的电镜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5期

5 吴艳,朱学骏;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底膜带分子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1期

6 陈学军,夏莉,朱学骏;玫瑰糠疹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关系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2期

7 邓丹琪;王正文;王敏捷;;体视学法研究玫瑰糠疹、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变化[J];皮肤病与性病;1997年01期

8 柳曦光,尤刚,陈国静,李晓捷,魏娟;疣状黄瘤1例的临床病理学及电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9 高天文,宋志学,刘玉峰;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一种新的疾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曹双林,张振楷;Fabry病1例报告[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80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0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