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
发布时间:2020-10-23 12:49
研究背景外胚叶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s,EDs)是一种以指(趾)甲、毛发、牙齿、汗腺等外胚层起源的组织发育缺陷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迄今为止,有200多种外胚叶发育不良疾病被报道,约有30多种通过在分子水平鉴定其致病基因而被确诊,而只涉及指(趾)甲和毛发损害的外胚叶发育不良是非常罕见的。外胚叶发育不良可以仅累及外胚层组织单独发生,也可以成为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当某种综合征表现不全或与其他综合征存在症状重叠时,不同类型的外胚叶发育不良疾病一时很难准确诊断。 目的对一个仅有甲和毛发损害的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筛查导致相关临床表型的候选基因,以期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明确临床诊断。 方法收集该家系7例患者及15例正常家系成员外周血,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K16、K17、K6a、K6b和GJB6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序列,然后用SAP、ExonⅠ纯化PCR产物,采用3700 DNA自动测序仪直接测序,明确具体的突变位置和方式。提取先证者病变皮肤组织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mRNA水平验证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结果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4个角蛋白基因(K16、K17、K6a和K6b)未检测到任何致病突变。该家系所有患者GJB6基因均存在一个杂合错义突变31G→A,导致N-末端区域第11位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即G11R),而家系中的15例正常人DNA测序结果均未发现此突变。来源于先证者皮损组织的cDNA测序结果亦证实存在该突变。 结论该家系患者均存在GJB6基因突变(G11R),此基因为已知的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的致病基因。本研究通过基因突变检测,在分子水平确诊该家系患者为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同时进一步支持GJB6基因G11R突变为导致HED的主要原因。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58.7
【部分图文】:
一10:指甲增厚,甲下充满角质物,类似先天性厚甲
图6n一9:腋毛完全缺乏。(3)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无菌条件下切取先证者左腋下皮肤组织,所取的标本一份置于10%的甲醛溶液固定4h以上,经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脱蜡、H一E染色,光镜下观察。另一份置入Znil冻存管中,放入液氮中,以备皮肤组织总RNA的抽提。(4)采集血样:在征得所有个体知情同意后,采取7例患者及15例家系正常人外周血各sml,加lm12%EDTA抗凝剂,混匀。2、基因组DNA的抽提(1)裂解红细胞:抗凝血6ml(5ml血,1ml抗凝剂)加入巧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gml预冷的溶血试剂,上下颠倒10次左右,冰浴10分钟,4℃下8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重复上述步骤1次。(2)裂解白细胞:加入3ml核悬液,轻轻混匀,加入50拼150OC预热的10%SD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一、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下部及皮下脂肪组织交界处可见结构正常的小汗分泌腺及导管。其中分泌腺有两层细胞组成,内层为锥体形的分泌上皮细胞,外层为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导管由两层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胞体小、胞浆嗜碱性,管腔内衬嗜碱性小皮的环。真皮内稀疏分布毛囊样结构,中央未见毛干组织。皮肤全层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图7、8)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53063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58.7
【部分图文】:
一10:指甲增厚,甲下充满角质物,类似先天性厚甲
图6n一9:腋毛完全缺乏。(3)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无菌条件下切取先证者左腋下皮肤组织,所取的标本一份置于10%的甲醛溶液固定4h以上,经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脱蜡、H一E染色,光镜下观察。另一份置入Znil冻存管中,放入液氮中,以备皮肤组织总RNA的抽提。(4)采集血样:在征得所有个体知情同意后,采取7例患者及15例家系正常人外周血各sml,加lm12%EDTA抗凝剂,混匀。2、基因组DNA的抽提(1)裂解红细胞:抗凝血6ml(5ml血,1ml抗凝剂)加入巧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gml预冷的溶血试剂,上下颠倒10次左右,冰浴10分钟,4℃下8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重复上述步骤1次。(2)裂解白细胞:加入3ml核悬液,轻轻混匀,加入50拼150OC预热的10%SD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一、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下部及皮下脂肪组织交界处可见结构正常的小汗分泌腺及导管。其中分泌腺有两层细胞组成,内层为锥体形的分泌上皮细胞,外层为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导管由两层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胞体小、胞浆嗜碱性,管腔内衬嗜碱性小皮的环。真皮内稀疏分布毛囊样结构,中央未见毛干组织。皮肤全层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图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哈丽娅·哈力,阿依甫汗·阿汗,阿达来提·哈斯木;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徐爱莉,邓列华,陆涛,林泽;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及家系报告[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1期
3 郭志丽,潘春雷,顾军;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10期
4 付四清;陈观明;;语前聋患儿的双重杂合突变[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5期
5 杨国强;付四清;陈燕;董家曙;陈观明;;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GJB6基因突变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6期
6 袁永一;黄德亮;戴朴;朱庆文;刘新;王国建;李琦;吴柏林;;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7 袁永一;黄德亮;戴朴;朱秀辉;于飞;张昕;刘丽贤;韩东一;;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GJB2和GJB3及GJB6基因突变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8 袁永一;戴朴;朱秀辉;于飞;黄德亮;;耳聋-掌跖皮肤角化综合征的连接蛋白基因型和表型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9 ;遗传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1年06期
10 ;遗传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楠;基因诊断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3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530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