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源性凝血异常之初探

发布时间:2020-11-16 14:46
   背景: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它的发作对患者的心情和生活状态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仍然不是十分明确,据已知的数据显示,慢性荨麻疹中,25%-50%的患者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由肥大细胞膜上高亲和力IgE的受体FcεRI上α亚单位的抗体和IgE的抗体导致的,还有30%-40%的患者因找不到明确的发病原因而被认为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ASST常被用来筛选具有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病人,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80%左右。有趣的是,在非物理性因素导致的慢性荨麻疹病人中,ASST的阳性率是50%左右,而APST的阳性率达95%,而且有报道说给慢性荨麻疹患者皮下注射肝素或者用华法林治疗慢性荨麻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肝素可以抑制皮肤对自体血清的反应并且在体外试验中可以抑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所以就有学者研究了慢性荨麻疹和凝血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之间比较,D-二聚体、片段F_(1+2)、FⅦa都有所增高,FⅦa与片段F_(1+2)的表达增高一致,而FⅫa的区别不大,对皮损处皮肤活检示在炎症较重的细胞中有TF的高表达,这个结果提示了在慢性荨麻疹病人中可能有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而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显示,凝血过程中很多因子都与炎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本课题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是否存在外源性凝血的异常展开初步研究,并讨论凝血因子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一般情况和DLQI,检测其PT、APTT、FⅦa、TAT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研究FⅦa和TAT的关系、TAT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同时分别研究血浆FⅦa水平和TAT水平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凝血因子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并为难治性的慢性荨麻疹提供可能的治疗线索。 方法:入选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首先调查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一般情况和DQLI并对其进行症状分级;其次抽取慢性荨麻疹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用凝固法检测PT、APT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ELISA法检测血浆中FⅦa和TAT的水平,并研究FⅦa和TAT的关系、TAT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同时分别研究血浆FⅦa水平和TAT水平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一般情况、DQLI和症状分级见表1、表2和图1。慢性荨麻疹患者和正常人对照PT、APTT、血浆FⅦa水平、血浆TAT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的均数比较见表5、表6、表7、表8和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PT和APTT并无差异(P>0.05,P>0.05);但血浆FⅦa水平显著增高(P<0.001),血浆D-二聚体增高(P<0.05),血浆TAT水平显著增高(P<0.00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FⅦa水平和TAT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TAT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亦呈正相关(P<0.00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FⅦa的水平与慢性荨麻疹症状等级呈正相关(P<0.05),但TAT水平和慢性荨麻疹症状等级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从本研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患者的FⅦa、D-二聚体和TAT水平较正常人对照升高,且血浆FⅦa水平、TAT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常激活;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FⅦa的水平与疾病症状等级存在正相关系,但TAT水平和慢性荨麻疹症状等级无相关性,这提示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凝血因子尤其是FⅦa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58.24
【文章目录】: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荨麻疹患者患病的一般情况和DQLI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源性凝血异常与其发病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芳;慢性荨麻疹患者外源性凝血异常之初探[D];复旦大学;2009年

2 鲁硕;重组葡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军;ELISA检测D-Dimer、APA、TAT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兔TDVT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张雪冰;玉屏风散合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慢性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6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86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