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北方汉族瘢痕疙瘩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23:15
  前言瘢痕疙瘩(Keloid)是易感个体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原基质大量分泌形成的良性真皮肿瘤,其临床特征为瘢痕组织超越原损伤范围持续生长,侵袭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瘢痕疙瘩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最新热点。Marneros等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将一个日本人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定位于2q23,一个非裔美国黑人家系定位于7p11,提示瘢痕疙瘩的发生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痕痕疙瘩的人群患病率报道不一,分别从扎伊尔的16%到英国的不到1%;不同人种的患病率相差很大,深色人种与浅色人种的患病率从2:1到19:1不等。大多数瘢痕疙瘩病例呈散发状态,但也存在着家庭聚集现象。在南印度的一项100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家族史者占1.9%,另一项247人的研究表明瘢痕疙瘩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3.2%。有些综合症也可以合并瘢痕疙瘩,并且也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如Rubinstein-Taybi综合症和Goeminne综合症,但它们是与瘢痕疙瘩不同的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结...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北方汉族瘢痕疙瘩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瘫痕疙瘩患者发病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发病高峰集中在10一30岁之间)

家族史,患者,病情,疙瘩


瘫痕疙瘩患者家族史、发病情况家族史发病程度计505总486819度重223917度235中433112度65轻51巧20就有无六、瘫痕疙瘩患者病情与家族史分布统计学检验不同病情程度中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患者比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x2=16.3,p<0.01),认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有家族史患者比例增加。

电泳图,电泳图


M23456图1,PCR产物电泳图(M为DLZOOOMarker,1一6为pCR少肯物,ZOO.b,1二Ob,1,.b,500b,435b,25.b,247b,1二b,1.Ob,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相关性分析[J]. 刘勇,何春涤,朱红,庞莹,周春林,王凯波,王雅坤,姜奕,陈洪铎.  癌变.畸变.突变. 2007(04)
[2]瘢痕疙瘩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舒春梅,何春涤,陈洪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09)
[3]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与染色体2q23和7p11的连锁分析[J]. 陈阳,高建华,刘晓军,严欣,宋玫.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03)



本文编号:3005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005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