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紫外线诱导皮肤参数变化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7:00
借助Chromameter、Mexameter及Tewameter等仪器,对人工紫外线诱导后受试者皮肤颜色、皮肤血红素和黑色素含量以及皮肤水分流失量进行测试,探索经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特性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多次低剂量照射过程中,皮肤L*和ITA°值呈现降低趋势,a*值、皮肤血红素及黑色素含量值逐渐升高,在停止紫外照射后的2周内,皮肤L*和ITA°值逐渐升高,a*值、皮肤血红素及黑色素含量值逐渐降低,但仍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皮肤水分流失量在持续照射阶段及恢复阶段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
【文章来源】: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L*值变化结果
图1 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L*值变化结果由图1~图3可知,未经模拟日光照射的空白区域皮肤L*值、a*值和ITA°值在测试期间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平均值分别为66.86、4.93和41.08。测试区域皮肤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第1 d至第4 d),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紫外辐照剂量及辐照诱导方式的处理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增加。
由图1~图3可知,未经模拟日光照射的空白区域皮肤L*值、a*值和ITA°值在测试期间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平均值分别为66.86、4.93和41.08。测试区域皮肤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第1 d至第4 d),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紫外辐照剂量及辐照诱导方式的处理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增加。在停止紫外照射后2周内,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上升,皮肤a*值逐渐降低,皮肤各参数出现缓慢恢复的趋势,皮肤色素逐渐变浅,但2周内,各参数均未恢复至正常皮肤状态,仍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损伤的影响[J]. 刘金娟,杨宏发,李勇坚,陈艳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09)
[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最小红斑量和最小持续黑化量测定[J]. 戚东卫,吕静,龚娟,刘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06)
[3]夏季防晒及防晒霜的使用[J]. 侯素珍.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屏障损伤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王高峰.南方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58624
【文章来源】: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0,(0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L*值变化结果
图1 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L*值变化结果由图1~图3可知,未经模拟日光照射的空白区域皮肤L*值、a*值和ITA°值在测试期间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平均值分别为66.86、4.93和41.08。测试区域皮肤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第1 d至第4 d),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紫外辐照剂量及辐照诱导方式的处理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增加。
由图1~图3可知,未经模拟日光照射的空白区域皮肤L*值、a*值和ITA°值在测试期间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平均值分别为66.86、4.93和41.08。测试区域皮肤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第1 d至第4 d),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紫外辐照剂量及辐照诱导方式的处理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增加。在停止紫外照射后2周内,皮肤L*值和ITA°值逐渐上升,皮肤a*值逐渐降低,皮肤各参数出现缓慢恢复的趋势,皮肤色素逐渐变浅,但2周内,各参数均未恢复至正常皮肤状态,仍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损伤的影响[J]. 刘金娟,杨宏发,李勇坚,陈艳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09)
[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最小红斑量和最小持续黑化量测定[J]. 戚东卫,吕静,龚娟,刘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06)
[3]夏季防晒及防晒霜的使用[J]. 侯素珍.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屏障损伤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王高峰.南方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58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5586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