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艾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5-02-11 17:13
  目的:通过艾灸作为辅助治疗及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不同时间介入艾灸来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通过观察近期、远期临床疗效,为优化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方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我院带状疱疹病人诊疗证型分布以及老年人生理特点,得出此次临床观察带状疱疹的基本证型为脾虚湿蕴证。本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及中药治疗),试验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艾灸需在病程的第4~5天内介入治疗),试验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同加入艾灸治疗(艾灸需在病程的第1~3天内介入治疗);三组基础治疗均为10天,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艾灸治疗均持续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以皮损愈合后为起始,通过微信、电话等回访方式了解皮损治愈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发生PHN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1)基线对比:分别对三组受试对象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疼痛评分、睡眠评分等一般资料进行了基线分析,结果提示差异都不具...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病例分组
    3 临床资料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2.1 带状疱疹西医诊断标准
            3.2.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
            3.2.3 带状疱疹中医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与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1.1 口服免煎中药
            4.1.2 口服抗病毒药物
        4.2 试验治疗
            4.2.1 施灸部位
            4.2.2 回旋灸法操作
        4.3 观察方法及疗程
        4.4 技术路线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安全性指标
        5.3 疗效观察指标
            5.3.1 疼痛评估法
            5.3.2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5.3.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4 不良事件观察及应对措施
    6 统计学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入组及脱失情况
        7.2 患者入组特征及基线比较
            7.2.1 三组性别比较
            7.2.2 三组年龄比较
            7.2.3 三组病程比较
            7.2.4 发病部位比较
            7.2.5 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7.2.6 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7.3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7.4 三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7.5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7.6 不良反应记录
    8 研究结果的探讨
讨论
    1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西医理论基础
        1.1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2 带状疱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1.4 发生PHN的危险因素
            1.4.1 年龄因素
            1.4.2 前驱期、疱疹急性期疼痛及皮损特点
            1.4.3 初治时间与诊疗方案
            1.4.4 免疫能力及伴基础疾病
        1.5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
    2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历史源流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带状疱疹的内治治疗
        2.4 带状疱疹的外治疗法
            2.4.1 针刺治疗
            2.4.2 灸法治疗
            2.4.3 中药外治
    3 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探析
        3.1 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
        3.2 参苓白术散处方探析
    4 艾灸探析
        4.1 艾灸目的与优势
        4.2 艾灸理论依据
            4.2.1 艾灸的中医理论认识
            4.2.2 艾灸现代药理研究
        4.3 灸量的掌握
        4.4 艾灸介入时间的选择
        4.5 艾灸选穴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1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
        1.1 中医命名
        1.2 病因病机认识
            1.2.1 古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辩证分型
    2 中医治法
        2.1 中药内治法
        2.2 中药外治法
            2.2.1 中药热奄包
            2.2.2 中药穴位贴敷
            2.2.3 中药熏蒸
            2.2.4 中药溻渍治疗
        2.3 中医非药物外治法
            2.3.1 针刺治疗
            2.3.2 灸法
            2.3.3 放血疗法
            2.3.4 穴位注射
            2.3.5 火龙疗法
            2.3.6 针刀治疗
    3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附录2 受试须知
附录3 筛查访问清单
附录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附录5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附录6 不良反应记录表
附录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8 申明及授权书



本文编号:4033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4033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