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对局部免疫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6:35

  本文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对局部免疫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尖锐湿疣 浆样树突状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Toll样受体


【摘要】:研究背景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与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传统的治疗以去除疣体为主,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复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目前认为,免疫反应特别是局部的免疫反应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研究光动力治疗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疣体局部组织的T淋巴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变化,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明确光动力治疗对于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尖锐湿疣患者PDT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24小时的CD3+、CD4+、CD8+的T淋巴细胞在皮损局部的分布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DT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24小时患者皮损局部组织的IFN-丫表达量的变化。2.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尖锐湿疣患者PDT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24小时的CD123+的浆样树突状细胞在皮损局部的分布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中8例尖锐湿疣患者PDT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24小时患者皮损局部组织的IFN-α、IFN-β、ISG-15、Mx-2、TLR9、IRF7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尖锐湿疣患者PDT治疗前、PDT治疗后4小时、24小时的CDla+的髓样树突状细胞在皮损局部的分布变化。4.分析PDT治疗后临床疗效与IFN-α、IFN-β的升高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包皮对照相比较,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CD3+、CD8+细胞数目增多(P0.05),CD4+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皮损局部CD3+细胞在PDT治疗后24小时数目显著增多(P0.01),且分布上移至真皮浅层,CD4+细胞在PDT治疗后4小时有所增多(P0.01),IFN-γ的表达量也升高,CD8+细胞在PDT治疗前后数目、分布、形态均无显著变化。2.与正常包皮对照相比较,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CD123+pDC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光动力治疗后4小时及24小时,尖锐湿疣皮损局部组织CD123+pDC细胞呈增多趋势,IFN-α、IFN-β、ISG-15.Mx-2、TLR9.IRF7的mRNA表达水平也呈升高趋势。3.与正常包皮对照相比较,尖锐湿疣皮损组织的表皮中CD1a+LC数目显著减少(P0.01);光动力治疗后,表皮中CDla+的LC数目逐渐减少(P0.01),真皮中的DC数目逐渐增多。4.PDT治疗后IFN-α、IFN-β明显升高的患者较IFN-α、IFN-β未明显升高患者治愈次数减少(P0.05)。结论1.T淋巴细胞免疫可能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免疫学效应中起作用,治疗后CD4+细胞的增多与IFN_Y表达量的升高有相关性。2.pDC相关的免疫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免疫学效应中也起作用,局部组织CD123+pDC细胞增多,IFN-α、IFN-β、 ISG-15、Mx-2、TLR9、IRF7的表达量也升高,二者之间可能有相关性,局部免疫增强。3.光动力治疗后表皮中CDla+的LC数目减少,真皮中的DC数目逐渐增多,考虑树突状细胞也参与了免疫应答过程,可能起到抗原呈递的作用。4.PDT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治疗后IFN-α、IFN-β的升高水平正相关。
【关键词】:尖锐湿疣 浆样树突状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Toll样受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2.5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写、符号、术语中英文对照10-12
  • 前言12-20
  • 第一部分 PDT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20-47
  • 引言20-21
  • 第一节 PDT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CD3+、CD4+、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21-36
  • 第二节 PDT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组织IFN-γ mRNA的表达变化36-47
  • 第二部分 PDT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研究47-62
  • 引言47-48
  • 第一节 PDT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CD123+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48-52
  • 第二节 PDT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组织IFN及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52-62
  • 第三部分 PDT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局部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研究62-68
  • 引言62
  • 材料和方法62-64
  • 结果64-67
  • 讨论67
  • 结论67-68
  • 第四部分 PDT临床疗效与治疗后皮损局部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68-72
  • 引言68
  • 材料和方法68-70
  • 结果70-71
  • 讨论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9
  • 文献综述一79-87
  • 参考文献84-87
  • 文献综述二87-97
  • 参考文献91-9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97-98
  • 致谢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望强;史赢;雷铁池;;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体外培养三株嗜角质真菌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2 任晓花;;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年05期

3 淡克娜;熊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3年01期

4 胡英姿,张春荣,李漫莉;α-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5 杨昀;马炯;王玉华;印春华;;5-氨基酮戊酸磷脂复合物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1期

6 张云杰;邹先彪;刘少卿;杨宇光;林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03期

7 杨怡;王yN琳;丁香玉;赵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玫瑰痤疮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8 过明霞;王秀丽;张玲琳;苏丽娜;;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9 徐薇;王竞;钱琳翰;刘斌;李承新;高天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炎性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张涛;孙秋宁;;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在皮肤科治疗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薇;王竞;钱琳翰;刘斌;李承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炎性痤疮的疗效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过明霞;王秀丽;张玲琳;苏丽娜;;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影遐;郑小红;宿丽娜;;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张云杰;杨宇光;邹先彪;;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评价[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蒋献;陈鹏;李利;;强脉冲光及5-氨基酮戊酸对黑素细胞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林孟盈;项蕾红;;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华人意;施伟民;梅兴宇;张文萍;;以5-氨基酮戊酸诱导荧光定位诊断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欣;王宏伟;王秀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作用[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冯育洁;白吉;李月梅;;5-氨基酮戊酸治疗尖锐湿疣45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林茂;张宝祥;齐晓怡;张微;赵丹;涂彩霞;;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21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对局部免疫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孟盈;5% 5-氨基酮戊酸凝胶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何晓梅;重组工程菌合成5-氨基酮戊酸的限制因子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3 康新任;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罗翔;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对强脉冲光嫩肤治疗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嘉s,

本文编号:742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42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