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特应性皮炎与皮脂腺功能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0:06

  本文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与皮脂腺功能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特应性皮炎 皮脂腺 皮脂贴 经皮水丢失


【摘要】:[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以及湿疹样皮损,常会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遗传、免疫、环境以及皮肤屏障等因素有关,其中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阐明是近10年来AD研究的最重要进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AD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推动了治疗的进展。以往关于AD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编码丝聚蛋白(filaggrin,FLG)的相关基因突变、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改变所致的皮肤屏障完整性受损,而丝聚蛋白以外的皮肤屏障机制目前尚知之甚少。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SG)是重要的皮肤附属器,是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由表皮衍生的附属结构,解剖部位多与毛囊关联紧密,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比如参与皮肤水脂膜的形成、保持皮肤共生菌群的平衡,皮脂腺也能够产生胎儿皮脂,影响皮肤表面脂质的立体结构和毛囊的分化过程;皮脂腺还在皮肤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样轴”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皮脂腺被称为“brain of the skin”和最重要的“皮肤内分泌腺”[1]。研究发现,皮脂腺分泌的甘油有维护皮肤屏障完整的重要功能[2]。人体皮脂腺细胞分泌的抗微生物肽(皮离蛋白)参与了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过程[3]。也有研究发现,AD患者的皮脂腺发育不良、体积较小,AD患者的皮脂量少于正常人,AD患者中油性皮肤者也较少[4]。这些都提示皮脂腺及其分泌的皮脂很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目前,皮脂腺在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比较确切。然而,皮脂腺与AD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课题对AD患者的皮脂腺分泌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目的]1.明确AD患者的皮脂腺分泌功能特点;2.分析AD患者皮肤表面的脂质成分;3.探讨AD患者皮脂腺分泌功能分别与AD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总Ig E浓度以及经皮水丢失水平(TEWL)的相关性。[方法]1.利用皮脂贴(sebutape patches,SP)测量AD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皮脂腺分泌率;2.利用SCORAD评分细则评估A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3.利用Immuno CAP过敏原检测方法测定AD患者血清中的总Ig E浓度;4.利用水蒸气渗透性能测试仪(Vapo Meter)检测AD患者的经皮水丢失水平;5.利用薄层色谱分析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分析A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皮脂成分。[结果]1.AD患者的皮脂腺分泌率(sebum excretion rate,SER)低于健康对照者;2.AD患者的SER与SCORAD评分无显著相关性;3.AD患者的SER与血清总Ig E浓度无显著相关性;4.AD患者的SER与经皮水丢失水平无显著相关性;5.AD患者皮肤表面的脂质中至少含有角鲨烯和胆固醇两种成分。[结论]AD患者的皮脂腺分泌能力低于正常人,提示皮脂腺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皮脂腺 皮脂贴 经皮水丢失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2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文献回顾12-24
  • 第一部分 AD患者皮脂腺分泌功能的评估24-34
  • 1 受试对象和材料仪器24-25
  • 2 实验方法25-27
  • 3 实验结果27-30
  • 4 讨论30-34
  • 第二部分 AD的皮脂腺分泌功能与AD的病情相关性分析34-39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34
  • 2 实验方法34-36
  • 3 实验结果36
  • 4 讨论36-39
  • 第三部分 AD患者皮肤表面脂质成分的分析39-43
  • 1 实验材料39-40
  • 2 实验方法40-41
  • 3 实验结果41
  • 4 讨论41-43
  • 小结43-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48-52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芳;微生物与特应性皮炎[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5期

2 宁静;特应性皮炎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08期

3 尤立平,刘永生,杨顶权,李燕柳;北京地区1340名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调查[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林麟;特应性皮炎的某些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4期

5 周文明,张学军;特应性皮炎的环境因素[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2期

6 张亚芹,姜兰香,孙海东,周天宇;特应性皮炎的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3期

7 郭恒岳;用色差计评价特应性皮炎的色泽改变[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2期

8 田剑贞,徐丽敏;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9 Olesen A.B.;Bang K.;Juul S.;Thestrup- Pedersen K. ;惠海英;;丹麦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群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相对稳定[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10 Krathen R.A.;Hsu S.;党倩丽;;奥马佐单抗不能改善严重的成人特应性皮炎[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峰;;特应性皮炎的防治[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白介素17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彦希;赵鹏;;青鹏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詹庆霞;;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玉峰;付萌;赵小东;廖文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蔡春霞;张梅;;畅迪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姚志荣;;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申春平;邢环;马琳;;15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生活质量调查研究[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汤建萍;树叶;张丹;曾迎红;;血清特异性IgE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意义[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邹先彪;李蕾;;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新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张建中;特应性皮炎该用什么药[N];健康报;2008年

2 周艳青;冷水擦洗可治特应性皮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徐述湘;特应性皮炎治疗应讲究“用药艺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周建跃 温红蕾;省妇幼征集150名特应性皮炎患者[N];湖北日报;2009年

5 哈医大一院皮肤科 郑淑云 (副主任医师) 通讯员 张新浩;家庭防治特应性皮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出诊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项蕾红;特应性皮炎总反复 须分期用药[N];健康报;2012年

7 张炎;别把特应性皮炎当普通湿疹[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中国消费者报 张静波;特应性皮炎需远离激素[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李其林;三种病原体与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何佳颐;特应性皮炎要远离激素[N];健康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巍;中药“喘可治”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温晓文;培土清心颗粒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的免疫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陈秀华;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曹蕾;1.口服益生菌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预防作用长期效果的系统评价 2.小鼠皮肤不同毛发周期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廖勇梅;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雍磊;淋巴免疫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莫秀梅;培土清心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维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黄业坚;清心培土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郭亚南;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马蕾;特应性皮炎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丝聚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锡伟;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蒋增琼;中国汉族人群6个SNPs交互作用与特应性皮炎易感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光泽;玉屏风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吴威翰;莫匹罗星局部治疗激素抵抗特应性皮炎/湿疹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絮茹;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的治疗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秀梅;甲壳质对小鼠特应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易红;0.03%他克莫司软膏长期间歇维持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Tatiana Korchuganova;6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曾波;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10 孟圆;依据食物sIgG检测的饮食干预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评价[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43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43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