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和多核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和多核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核巨细胞 朗汉斯巨细胞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分型 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摘要】:巨噬细胞在机体对抗分枝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可塑性强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分枝杆菌后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并将分枝杆菌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巨噬细胞根据表型和功能可分为两种极化类型:M1型和M2型。前者主要由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 TNF-α等和一些来源于麻风、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LPS、脂蛋白等激活产生;后者与Th2型细胞因子的反应相关,IL-3和IL-4、IL-10、TGF-β、糖皮质激素等激活产生。M1能够促进炎症反应,促进细菌的清除,而后者主要抑制炎症反应,修复和重塑组织。由于分枝杆菌可通过免疫逃逸而能长期存在巨噬细胞中,引起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形成肉芽肿结构,并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向多核巨细胞的演变和分化是分枝杆菌感染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其机制和功能还不清楚。第一章:评价不同细胞因子诱导不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能力。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各组细胞的融合率,发现GM-CSF联合IFN-γ或IL-4能够促进多核巨细胞的形成,IL-3有与GM-CSF相似的作用;GM-CSF和IL-3单独对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影响不大。GM-CSF联合IFN-γ诱导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在形态上与朗汉斯巨细胞在形态上相似,而GM-CSF联合IL-4能够促进异物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多核巨细胞多呈朗格汉斯巨细胞,因此GM-CSF联合IFN-γ刺激巨噬细胞而获得朗汉斯巨细胞可作为研究分枝杆菌与多核巨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第二章:探索不同来源的多核巨细胞的形成机制。已有研究发现若干与细胞融合相关的基因。我们通过实时定量PCR对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下的多核巨细胞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发现PIK3cb、Tm7sf4、Osp等融合因子可能与在某个时期促进朗汉斯巨细胞的形成有关,而CD36、Tm7sf4、可能与IL-4诱导的异物巨细胞形成有关系,Tm7sf4、PIK3cb与麻风杆菌诱导细胞融合有关。第三章:研究巨噬细胞在形成多核巨细胞过程中的极性分化以及不同极型细胞的分泌功能。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GM-CSF+IFN-γ组主要表达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β、TNFα,在细胞培养晚期,IL-10基因表达增高。此外,GM-CSF+IFN-γ组细胞还分泌与细胞融合相关的IL-15。GM-CSF+IL-4组细胞主要表达和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晚期GM-CSF+IL-4组细胞IFN-γ、 IL-1β、TNF-α的表达和分泌增高。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发现细胞培养第10天GM-CSF+IFN-γ和GM-CSF+IL-4两组细胞中同时有M1和M2型巨噬细胞。因此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与其本身的极化分型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麻风杆菌刺激的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Thl细胞因子IFN-γ、IL-1β和Th2细胞因子IL-10,还可以分泌融合相关的IL-15,说明麻风杆菌感染的免疫中M1和M2细胞同时存在,两者的平衡与感染的预后有关。第四章:探索不同因子刺激下巨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吞噬功能和杀菌功能的变化。我们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直接观察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发现GM-CSF联合IL-4诱导的M2型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通过菌落培养发现GM-CSF联合IFN-γ诱导而来的M1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杀菌能力减弱。总之,本研究通过GM-CSF联合IFN-γ成功诱导形成了LGCs,与麻风杆菌诱导的LGCs相比,除了形态上相似外,本研究首次发现两者在功能和形成机制上也有很多共同特点。验证了GM-CSF联合IFN-γ诱导形成M1细胞,融合成LGCs,主要分泌Th1细胞因子;GM-CSF联合IL-4诱导形成M2细胞,融合成FBGCs,主要分泌Th2细胞因子。对比了两者的吞噬、杀菌能力;前者能有效杀灭细菌,但吞噬能力弱;后者能够吞噬大量细菌,而不能有效杀灭细菌。。以此为基础,我们不但可进一步研究单核巨噬细胞和分枝杆菌的相互作用,而且可深入探索分枝杆菌感染的分子免疫机制。
【关键词】:多核巨细胞 朗汉斯巨细胞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分型 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5
【目录】:
- 英语缩略词6-8
- 全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2
- 前言12-20
- 第一章 不同种类多核巨细胞模型的构建20-29
- 引言20
-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5
- 实验结果25-28
- 讨论28-29
- 第二章 不同多核巨细胞融合机制29-38
- 引言29
- 实验材料和方法29-32
- 实验结果32-33
- 讨论33-38
- 第三章 不同多核巨细胞的极化特征38-51
- 引言38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38-41
- 实验结果41-49
- 讨论49-51
- 第四章 不同极化分型的巨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吞噬细菌和杀灭细菌能力的比较51-56
- 引言51
- 实验材料和方法51-53
- 实验结果53-55
- 讨论55-56
- 全文总结56-58
- References58-68
- 论文相关综述68-84
- 综述一: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多核巨细胞形成机制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68-77
- 参考文献74-77
- 综述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77-84
- 参考文献81-84
- 在读期间已经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84-85
-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85-86
- 致谢8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斗南,柳杰,刘德福;关于多核巨细胞发生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2 吴惠茜,车丽洪,张萌,谢丹,文剑明;不锈钢网在分离和提取多核巨细胞方法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9年04期
3 郭亚兰;误诊为恶组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6年04期
4 沈丹华,回允中;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5 胡琏;陈定先;;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多核巨细胞反应(附超微结构观察)[J];天津医药;1987年09期
6 赵宁侠,于世凤,庞淑珍;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米蕊芳;刘福生;金贵善;;多核巨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4期
8 董书X,刘子君;常见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观察[J];癌症;1990年02期
9 沈志平;;伴有多核巨细胞的急性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J];传染病信息;1994年03期
10 罗天锡,刘子君;骨巨细胞瘤超微结构观察——多核巨细胞类型及来源初步探讨[J];中山医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路艳蒙;周志涛;朴英杰;;多核巨细胞在人发生物材料降解中的超微观察[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佳玮;马东来;;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吕中法;;病例讨论3例[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赵双;李伯埙;王万卷;;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1例[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珍;徐俊涛;王明;夏颖;涂亚庭;黄长征;陈思远;;肛周溃疡性皮肤结核1例[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赵政龙;廖理超;刘金丽;张思平;胡白;王志华;王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东;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和多核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990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99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