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三维超声成像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6:39

  本文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颈动脉超声成像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诊断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42例(共54条血管),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1-78岁,平均(61.90±10.05)岁。 入选标准:年龄≥18周岁;双侧或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拟行颈动脉DSA检查的缺血性脑病患者;无明显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排除标准:年龄<18周岁;未能完成颈动脉DSA检查的缺血性脑病患者;患侧颈动脉严重迂曲,难以获得超声结果;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病情危重及其他不能完成颈动脉检查的患者。 超声诊断仪采用日立公司Preirus型超声仪器,配备频率7-3MHz线阵探头。三维超声成像系统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WO)研制的Vasqscan系统。 首先行常规颈动脉超声,再利用三维颈动脉超声扫描系统进行扫查,并进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测量斑块数目及管腔狭窄率,同期行DSA检查,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颈总动脉3D重建法与颈动脉DSA法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一致性。 三维超声基本步骤包括:二维原始图像的采集,三维图像的重建,三维图像的显示和相关指标的计算。在扫查过程中,探头按预先设定的轨迹运动,由颈总动脉分叉处开始逐渐向下移动,到达分叉处下方3cm后向上折返,折返过程中实时成像,先显示颈总动脉远段及分叉处,然后清晰显示至颈内、外动脉起始段3cm处,扫描结束后自动返回起点。计算机对所获得的每幅二维图像进行空间定位,并在三维软件工作站内储存图像,扫描过程中保证血管横截面清晰,并在三维软件工作站内储存图像,利用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进行斑块总体积、内中膜厚度、狭窄率等计算。 【结果】 试验最终成功纳入患者42例,另有1例因血管形态迂曲,未能获得满意的颈动脉超声成像结果,无法获得准确的普通二维超声结果和进行三维颈动脉成像软件重建,三维超声重建成功率为97.67%。 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高于DSA。 对于颈动脉直径狭窄率程度超过70%的重度狭窄,三维超声与DSA检查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8,P值<0.05,,提示三维超声与DSA对颈动脉重度狭窄一致性较高。 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4.8%,96.4%,95.5%,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94.7%。 【结论】 三维颈动脉超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血管走行及斑块成分的影响,但总体重建率较高,可直观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详细的三维解剖结构,显示狭窄位置、狭窄累及范围及管腔走行情况,动态观察斑块形态及大小变化。 与DSA相比,三维颈动脉超声无创、无放射性,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三维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74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0
  • 资料与方法10-14
  • 结果14-16
  • 讨论16-19
  • 结论19-20
  • 附图20-24
  • 参考文献24-26
  • 综述26-43
  • 参考文献37-43
  • 附录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东明;李玉侠;任继鹏;岳巍;王红坡;闫瑞芳;;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年05期

2 何文根;谭显西;赵兵;诸葛启钏;陈伟建;李连进;范良好;钟鸣;;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年03期

3 初建平;杨建勇;陈伟;;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张明明;梁会泽;贾化平;;颈部及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4年12期

5 洪柳;莫亚杰;谭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3期

6 秦鼎;李丰升;陈俊红;;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4期

7 戚跃勇,邹利光,王文献,孙清荣,戴书华;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J];现代医学;2005年01期

8 刘凤菊;勇强;;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9 郑笑娟;黄雪兰;王洪梅;史晓龙;唐维国;孙茂军;蒋勇;邹曙东;王昊;;超声造影与DS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林徐颖;周诚;;MRI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029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29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