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与预测

发布时间:2017-10-16 02:27

  本文关键词: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与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双抗 ABCD3I评分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国家,每年新增数百万新患者,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大多数,TIA发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可反复发作,因其发展成脑梗死的概率很大,故我们称其为脑梗死的“警兆”。因脑梗死造成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增添极大的社会及医疗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一方面积极探索脑梗死的治疗,另一方面,我们要转换思维,从“治已病”发展为“治未病”,,尤其是TIA这种“将病之病”,如可以减少TIA发展至脑梗死的概率,将减少大部分脑梗死患者数目。TIA治疗早期治疗是关键,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是目前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两种药物都具有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因两者作用靶点不同,理论上两者联用是可以产生协同作用的,较单药治疗疗效更佳。但抗血小板治疗不可避免存在出血风险,并且两药联用出现出血风险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大,如何在获得最大疗效及减小不良反应方面寻求平衡点,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力求通过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对比探索出更合理的TIA抗血小板治疗途径。ABCD2评分是针对TIA预后的预测评分,列入了TIA发作特征与危险因素等六个特征,可对TIA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加入血管评价及核磁评价的ABCD3I评分立论上对TIA患者危险程度评估更加准确,本研究将对ABCD2及ABCD3I评分的精确性进行对比评估,找出更准确的TIA危险分层评价指标。 研究方法: 选取14年1月至8月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的103例诊断为TIA的或者以TIA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负荷双抗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00mg双负荷量3天,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100mg/天,治疗15天,之后应用阿司匹林100mg/天治疗3个月;共36例;双抗组:应用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100mg/天,治疗15天,之后应用阿司匹林100mg/天单独治疗3个月,共收集32例;阿司匹林组:应用阿司匹林100mg/天单独治疗3个月,共35例。其他治疗包括应用中成药类改善循环药物,他汀类及稳定斑块药物,脑保护剂及神经营养类药物,三组无差别。所有患者进行ABCD2及ABCD3I评分。在入院后3天,15天进行查体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TIA症状的复发情况及是否发展为梗死;以及在出院后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病情变化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我们把住院及随访中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缺血事件的随访对象定义为有效;将随访中虽偶有TIA症状发作但未发展至梗死的对象定义为显效;将随访中最终发生梗死的对象定义为无效。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三组发病后3个月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对ABCD2评分及ABCD3I评分的准确性情况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三组分别纳入36名,32名及35名患者。入院3天观察,负荷双抗组5.6%(2例)患者仍有发作,2.8%(1例)发展为梗死;双抗组18.8%(6例)患者仍有发作,6.3%(2例)发展为梗死,阿司匹林组22.9%(8例)仍有发作,11.4%(4例)发展至梗死。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负荷双抗组疗效优于其余2组;15天观察,负荷双抗组5.6%(2例)患者仍有发作,5.6%(2例)发展为梗死;双抗组9.38%(3例)患者仍有发作,12.5%(4例)发展为梗死,阿司匹林组17.1%(6例)仍有发作,17.1%(6例)发展至梗死。3个月随访,负荷双抗组5.6%(2例)患者仍有发作,8.3%(3例)发展为梗死;双抗组18.8%(6例)患者仍有发作,12.5%(4例)发展为梗死,阿司匹林组20%(7例)仍有发作,22.9%(8例)发展至梗死。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P=0.04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患者中对于反复发作的TIA患者,存在主要动脉狭窄的患者及ABCD评分为中高危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显示负荷双抗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全部103例患者无1例出现颅内出血,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对ABCD2及ABCD3I两评分进行ROC曲线检验,ABCD3I评分曲线下面积为62.6%,p=0.033<0.05。 结论: 1、TIA急性期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各300mg)连续治疗3天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100mg)剂量与阿司匹林(100mg)单用相比在应用3天后可显著降低症状的复发率及梗死率; 2、TIA急性期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各300mg)连续治疗3天后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100mg)剂量15天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100mg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可显著降低TIA患者15天及3个月的症状复发率及梗死率; 3、对于反复TIA患者,应立即应用双3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连用3天以有效中止再次发作; 4、对于存在主要动脉狭窄及ABCD评分的中高危患者,建议应用双抗治疗,负荷双抗治疗效果更佳。 5、负荷剂量治疗TIA安全有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无颅内出血发生; 6、ABCD3I评分与ABCD2评分相比对于预测梗死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双抗 ABCD3I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绪论15-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30
  • 2.1 发病机制16-18
  • 2.2 TIA 的预测评分18-19
  • 2.3 TIA 的治疗19-29
  • 2.3.1 TIA 的病因治疗19-20
  • 2.3.2 TIA 的抗血小板治疗20
  • 2.3.3 阿司匹林20-24
  • 2.3.4 氯吡格雷24-27
  • 2.3.5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27-29
  • 2.4 展望29-30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30-34
  • 3.1 研究对象30
  • 3.2 分组标准30-32
  • 3.2.1 用药种类及计量分组30-31
  • 3.2.2 ABCD2 评分分组31
  • 3.2.3 根据 ABCD3I 评分分组31-32
  • 3.3 一般资料收集32
  • 3.4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32-33
  • 3.5 统计方法33-34
  • 第4章 结果34-44
  • 4.1 一般资料分析34-38
  • 4.1.1 各组间年龄构成的比较34
  • 4.1.2 各组间性别构成的比较34-35
  • 4.1.3 各组间危险因素构成的比较35-38
  • 4.2 不同组间的疗效分析38-42
  • 4.2.1 不同组间 3 个月的疗效分析38-39
  • 4.2.2 不同亚组的疗效观察:39-42
  • 4.3 不同危险因素对 TIA 发展至梗死的影响42
  • 4.4 ABCD3 评分高低与发生梗死之间关系42-43
  • 4.5 ABCD3 评分与 ABCD2 评分准确性比较43-44
  • 第5章 讨论44-50
  • 5.1 TIA 事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44-45
  • 5.3 不同治疗方案间对于脑血管病疗效的差异45-49
  • 5.4 ABCD3I 对于预测脑梗死发生与 ABCD2 评分的比较49-50
  • 第6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旭波;胡大一;;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问题[J];临床荟萃;2008年16期

2 强丽娟,李普蕾,吴松寒;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3 张攀;汪明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4 杨丽莉,谭力,屠锡德,袁倚盛;气-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阿斯匹林和水杨酸浓度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0年02期

5 林静;易兴阳;周强;池丽芬;苏薇薇;;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4期

6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7 李诗海,李德洋,王拥军,郭宏,盛春永,赵军;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最佳负荷量与维持量的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5期

8 杨万勇;徐安定;祁风;黄燕;余科;李又佳;谭泽锋;曾进胜;;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11期

9 洪震;;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8期

10 李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040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40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