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MLIF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4:29

  本文关键词:MLIF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氧糖剥夺 神经保护 单核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LIF) 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eEF1A2) 凋亡


【摘要】:研究目的:脑卒中,主要由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成,其中87%的脑卒中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一直以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炎症、凋亡、细胞毒性、氧化应激等多种环节,其中脑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是引起脑卒中患者脑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脑组织病变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具有抗炎和抗神经细胞凋亡的防治药物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单核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onocyte locomotion inhibitory factor;MLIF),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五肽。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MLIF可以显著降低大鼠、小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并发现MLIF可以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细胞)中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1,e EF1A1)结合,作用于e NOS的3’-UTR来上调e NOS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MLIF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本课题拟进一步在神经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研究MLI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结果:1.我们分别运用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和缺氧缺糖复氧(OGD/R)的方法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体外缺氧/复氧模型,分别采用MTT实验,LDH实验,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方法检测MLIF对氧糖剥夺后SH-SY5Y细胞的生存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们建立的OGD模型成功诱导了细胞的损伤,并确定缺氧6h为较佳缺氧时间;MTT实验结果显示MLIF可以显著升高OGD以及OGD/R后细胞的生存率(P0.01);LDH实验结果显示,MLIF可以显著改善OGD诱导的神经损伤(P0.01);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实验结果显示,MLIF可以显著改善由于OGD以及OGD/R引起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P0.01)。2.我们运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LIF对OGD后SH-SY5Y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我们发现在OGD后的SH-SY5Y细胞内,p-JNK、p-p38、p-ERK、p5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 or P0.05),给予MLIF处理后,相比于模型组,p-JNK、p5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 or P0.05),p-p38和p-ERK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MLIF可以通过抑制p-JNK/p53凋亡通路来抑制OGD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3.利用pull-down实验寻找MLIF在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SH-SY5Y细胞内的结合蛋白。通过蛋白之间的pull-down实验,及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MLIF的结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0KDa,取特异性蛋白条带进行酶解结合质谱鉴定找出MLIF在细胞中的特异性结合蛋白,比对数据库中肽段匹配数并对比分子量,确定50KDa的蛋白e EF1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2)为MLIF在神经细胞内的结合蛋白。我们运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在原代神经元细胞和SH-SY5Y细胞上做了进一步验证。为了进一步验证MLIF与该靶点蛋白在神经细胞内的结合,我们运用免疫荧光技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FITC-MLIF与e EF1A2在SH-SY5Y细胞的胞浆内存在共定位。以上结果表明MLIF在神经细胞中特异性结合的蛋白为e EF1A2。4.利用siRNA技术,在SH-SY5Y细胞中转染e EF1A2 siRNA,检测MLIF对OGD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MTT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NC阴性对照组,e EF1A2基因干扰组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相比于NC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e EF1A2基因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核固缩严重,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 EF1A2基因干扰后MLIF抑制凋亡蛋白p-JNK/p53的作用减弱(P0.05)。5.利用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MLIF对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MLIF组,尼氏染色检测手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手术后7周动物血清内氧化应激指标SOD和MDA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MLIF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并提高动物的记忆能力,升高SOD的含量,降低MDA和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结论:1.MLIF可以显著提高氧糖剥夺后SH-SY5Y细胞的生存率,抑制氧糖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2.MLIF在SH-SY5Y细胞中与e EF1A2相结合,抑制p-JNK/p53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减少OGD诱导的细胞凋亡。3.MLIF可以通过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恢复期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记忆损伤,升高SOD含量清除氧自由基,降低MDA含量抗脂质过氧化,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氧糖剥夺 神经保护 单核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LIF) 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eEF1A2) 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缩略词表13-15
  • 前言15-18
  • 第一部分 MLIF对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作用研究18-29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8-21
  • (一)实验材料18-19
  • (二)实验方法19-21
  • 二、实验结果21-27
  • (一)MLIF提高OGD诱导的SH-SY5Y细胞的细胞生存率21-23
  • (二)MLIF 降低 OGD 诱导 SH-SY5Y 细胞的细胞凋亡23-26
  • (三)MLIF增加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的细胞生存率并抑制细胞凋亡26-27
  • 三、讨论27-29
  • 第二部分 MLIF的抗OGD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29-59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29-42
  • (一)实验材料29-32
  • (二)实验方法32-42
  • 二、实验结果42-54
  • (一) MLIF对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内caspase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2-43
  • (二) MLIF对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内p-JN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3-44
  • (三) MLIF对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内p38和ER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4-45
  • (四)MLIF对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影响45-46
  • (五)神经细胞中MLIF特异性结合蛋白46-50
  • (六)eEF1A2 RNA干扰对MLIF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50-54
  • 三、讨论54-59
  • 第三部分 MLIF对于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59-69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59-62
  • (一)实验材料59-60
  • (二)实验方法60-62
  • 二、实验结果62-67
  • (一)MLIF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元的影响62-65
  • (二)MLIF对脑缺血后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65
  • (三)MLIF对脑缺血后大鼠血清中SOD和MDA的影响65-66
  • (四) MLIF对缺血后大鼠血清内炎症因子IL-1β 和TNF-α 的影响66-67
  • 三、讨论67-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7
  • 综述 eEF1A2的非经典作用研究进展77-83
  • 1. eEF1A2结构与经典作用77-78
  • 2. eEF1A2与肿瘤78
  • 3. eEF1A2与凋亡78-79
  • 4. eEF1A2与神经系统79-80
  • 5. 总结80
  • 参考文献80-83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说明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5期

2 吴乐,陈文军;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3 马铁军;高宗科;王毅;王东平;周其全;;新型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的神经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4 朱慧琛;何征宇;王祥瑞;;右美托咪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2012年08期

5 张雅德;;双重作用的药物可提供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3期

6 欧册华,张毅,李惠芳;镁对兔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及氨基酸在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郭家彬;铁璐;Diana N Krause;Sue P Duckles;李学军;;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功能的调节[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8 王洁洁;徐家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9 徐蓉;卢明;;铜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徐涛,曲方;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祥;鲜殊;杨卫;宛晓春;;茶叶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金昔陆;胡江元;唐放鸣;王铭洁;金国章;;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曲方;徐涛;刘兴;车锋;何凡;陈团芝;;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文;艾厚喜;张丽;孙芳林;李林;;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吴婵姬;陆正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文;李林;艾厚喜;安易;黄文婷;孙芳林;;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李博宇;苑玉和;胡金凤;陈乃宏;;化合物K抗帕金森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外评价[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周慧芳;王建军;薛冰;王晓民;;雷公藤单体T_(10)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王文;李林;艾厚喜;安易;黄文婷;孙芳林;;中药有效成分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石胜良;;ERK参与了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白毅;新型抗炎化合物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张中桥;安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unisa Seetapun;丹参素衍生物作为抗缺血剂在SH-SY5Y神经元性细胞和大鼠大脑上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12年

2 马磊;线粒体CB1受体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彤宇;小类泛素修饰蛋白家族成员在脑缺血后的活化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何瑛琨;基于脑能量代谢研究半夏泻心汤的神经保护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刘文超;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及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6 徐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在脑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郭航;NDRG2通过调节谷氨酸转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8 刘爱军;脑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范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姝;K-ATP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帅;异丙酚对宫内窘迫胎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毅美;京尼平苷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泉;Hsp22对PINK1突变PD转基因果蝇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4 王娇;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5 黄强;Parkin表达上调对AD转基因果蝇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6 纪超男;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向月;miR-124-3p通过负调控Caveolin-1表达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杜慧杰;蛋氨酸—脑腓肽非受体途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惠新晨;17β-雌二醇和GPR30的选择性激动剂G1在小鼠CA/CPR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孟宪珂;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8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78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