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本文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细胞凋亡 血脑屏障 低氧诱导因子
【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个具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物质,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脑损伤的辅助药物。众所周知,由肾脏分泌的EPO通过抑制骨髓细胞凋亡促进红细胞生成,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也能产生EPO,并且大脑的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有EPO受体(EPOR)及其信号组件的表达。EPO激活一系列级联反应,稳定线粒体膜,限制活性氧和氮中介体的形成,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增加大脑对抗缺血再灌注的能力。总的来说,EPO通过这些机制保护脑组织,改善缺血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该文对脑损伤后的EPO保护作用机制及其意义进行综述,并且介绍EPO的治疗途径和最佳剂量及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细胞凋亡 血脑屏障 低氧诱导因子
【分类号】:R741
【正文快照】: 神经元有较高的氧化能力,但是糖酵解能力较低,缺氧减少有氧代谢,引起细胞功能丧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但是缺氧也会引起保护性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全身系统表达的方式,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增生从而提高氧供;另一种是以旁分泌的方式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庭鸿,黄晓元,刘卫平,龙剑虹,任利成,杨兴华;电击伤后并发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3期
2 刘月芬,易彬;家庭执行式脑损伤干预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6期
3 雅德;;脑损伤的机制及其控制方法[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20期
4 王增;;大声说话治脑损伤[J];山西老年;2007年06期
5 贾丛林,王运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损伤[J];浙江实用医学;2004年05期
6 许赤;谭育华;;脑损伤儿接受早期干预情况与家庭素质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08年05期
7 谭健;;脑损伤的生物化学[J];国外医学情报;1984年02期
8 张剑宁,吕韶民;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与脑损伤[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4年04期
9 倪春鸿;脑损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年05期
10 陈世文;21-氨基类固醇与脑损伤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雁怀;朱小妹;邱甜;张峗健;邱鹏玲;陈天兰;孙道开;陆国平;王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重症脑损伤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价值[A];第三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丁平;王敬群;;早期干预促进脑损伤康复,减少脑瘫的发生[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彭芳;谭竟华;曾宇东;徐莎;刘燕;夏婵;李星星;谢鹏;;婴儿脑损伤早期医学干预效果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4 林义雯;;婴儿脑损伤误诊56例临床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孙若鹏;;小儿脑损伤的早期发现及诊治[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6 文香淑;;小儿运动发育的神经机制及早期脑损伤后的运动发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林;陈高;胡华;华娅;奚国华;;Amyloid-β增加铁介导的脑损伤[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蒋海山;陆兵勋;张素娟;王立新;;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趋势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国荣;张晖;高艳波;崇奕;;癫痫患者血清NSE、IGF-1的变化与脑损伤、神经保护的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李思秀;蔡方成;;线粒体营养剂防治止惊药物脑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陈青;提升T细胞含量减轻后脑损伤[N];文汇报;2013年
2 衣晓峰 靳万庆;针刺能促进脑损伤修复[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湖南省儿童医院 颜华;哪些情况易出现脑瘫[N];大众卫生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丹;炎症反应在未成熟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2 周杰;新中药成分在激光脑损伤保护及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曲奕;脑损伤体感诱发电位应用价值的法医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2 鲁晶;神经节苷脂对脑损伤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小平;基于脑电分析技术的脑损伤区域判别及可视化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范高阳;NO在aSAH后的时相性变化及与早期脑损伤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胡强;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纵;P53和Bcl-2在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3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