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3D-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05 01:19

  本文关键词:3D-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影像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3D-DSA和3D-CTA影像及手术资料。以手术结果(开颅或介入手术)作为标准来评价3D-DSA和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术前均行3D-DSA和3D-CTA检查,共发现41个动脉瘤,35例为单发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长径≤3.0mm共5个。3D-DSA检出了全部的41个动脉瘤,与手术结果一致,3D-CTA检出了39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对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95.2%)(P0.05)。5个长径≤3.0mm微小动脉瘤中,3D-DSA检出全部,3D-CTA检出3个。结论 3D-CTA可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方法,但对于长径≤3.0mm的微小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
【作者单位】: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南通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WQZ2014018)
【分类号】:R743
【正文快照】: 作者单位:226300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宋泽、张小兵、任洪清、陈建均、孟云丽、茅益东);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卢小健、陈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约80%SAH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1]。目前,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喜,李慧勤,巩维进;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2 姜智南,黄求理,宋侃侃,周景义;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5期

3 江宝柱,牛小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新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1期

4 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5 王志刚,丁璇;颅内动脉瘤[J];山东医药;2004年30期

6 康伟民,焦得让;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7 李明昌;陆永建;何伟文;伍健伟;;一颅内动脉瘤家系二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8 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建华,杨金成,方兵,何旭英,陈光忠,尹方明,徐如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9 白景阳,徐英辉,廉治刚,许友松,李伟华;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曹玉梅;;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硕;鲁晓杰;季卫阳;;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孙晓川;夏小辉;朱继;张晓冬;吕发金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及临床随访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春华;;旋转DSA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封灏;赵瑞;方兴根;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李子付;刘建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林成海;白玉明;邵斌;赵立卫;李阔;;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孔玉华;刘志忠;康熙雄;;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5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6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杨凯艳;颅内动脉瘤引发脑出血的“定时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虞军;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颅内动脉瘤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张明铭;颅内动脉瘤的miRNA、mRNA表达谱及其分子网络调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鲁刚;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许t,

本文编号:1141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41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