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MRI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MRI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梗塞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灌注的影响,以找寻新的药物来有效开放侧支循环,挽救缺血组织。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被试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天及第30天采集两组被试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然后采用对比剂增强MRA(CE-MRA)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梗死周围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被试梗死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局部脑血流(r CBF)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HUK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且治疗后两组间缺血组织r C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中心区:0.86±0.43 vs 0.54±0.13,P0.05;缺血半暗带区:2.11±0.36 vs 1.03±0.61,P0.05)。2采用CE-MRA技术可显示侧裂和大脑半球凸面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HUK治疗组侧支血管建立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3±0.5 vs 3.2±0.7,P0.05)。结论:HUK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组织的侧支循环和血流灌注;CE-MRA技术有望成为侧支血管成像的新手段。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007;81430037) 北京市科委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Z131100006813022) 凯力康医学研究项目(201206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7326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10B00
【分类号】:R743.33
【正文快照】: 急性脑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2]。对于脑梗死超急性期的患者,目前认为溶栓治疗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有效措施[3-4]。但是溶栓受到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影响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豪;增加侧支循环的方法学研究概况[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9年02期
2 李继梅;;专题综述:侧支循环[J];中国卒中杂志;2014年08期
3 蔡俊颖;董强;付建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3期
4 王磊;张雄伟;;评估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8期
5 朱华刚;贾若飞;孟帅;李响;杨铎;金泽宁;;侧支循环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6 梁政;李波;王怀龙;黄石安;陈建英;姚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年09期
7 徐立庆;周旭晨;栗印军;;慢性心肌缺血中侧支循环作用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8 姬卫东;徐丽君;;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9 郭海燕;张宝利;王小沙;;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9期
10 胡薇薇;叶静;;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李晓红;;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杨晶晶;张梅;刘晓玲;冯民;;侧支循环对局部缺血心肌节段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斌;韩雅玲;李毅;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王耿;栾波;王效增;;早期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姬卫东;徐丽君;周玉珍;;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杨鹏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的介入治疗[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刘作勤;;脑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红星;励建安;路鹏;;缺血负荷对家兔冠状动脉固有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黄伟;;CT三维重建对股静脉梗阻性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高晶;苏娟;励建安;;可控性骨骼肌缺血促进兔侧支循环生成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煜;夏勇;潘德锋;徐晤;张超群;钱文浩;徐通达;郝湛军;吴建东;李东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侧支循环即刻消失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靖九江;改善侧支循环,,药物应用需个体化[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洋;侧支循环“新概念”[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张翔炜 丁邦晗 张敏州;冠脉侧支循环中医药研究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涛;主动脉球囊(NeuroFlo)促进兔脑缺血模型侧支循环建立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胡峥;血清CTRP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孟相君;侧支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姚德斌;前循环梗死侧支循环形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D];南昌大学;2014年
5 张聪;急性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6 梁朝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赵明艳;影响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于鹏飞;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余滨宾;缺血负荷对家兔股动脉固有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10 徐国会;建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模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53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5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