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5 03:16

  本文关键词: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脑卒中 痉挛 冲击波 运动功能


【摘要】:研究背景:脑卒中幸存者中大约30%会出现肢体痉挛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已有多种措施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但这些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尚存有一些局限性。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新兴非侵入性痉挛治疗措施,其对卒中患者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伴有肢体痉挛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二部分。下肢部分: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除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外,治疗组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干预患侧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对照组相同位置接受安慰剂刺激。干预三周后,观察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站立行走测试(TUGT)和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治疗前后的变化。上肢部分: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干预患侧指屈肌,对照组相应位置接受安慰剂刺激。干预三周后,观察2组患者指屈肌改良Ashworth评分(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下肢部分:治疗前,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3个评定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UGT和i EM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S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对应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UGT和i EMG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应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部分:治疗前,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3个评定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UE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应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A-UE和MBI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应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能够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上、下肢肢体痉挛程度,但短期内未观察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还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正强;周建伟;;中风后肢体痉挛证治刍议[J];江苏中医药;2011年05期

2 曹明超;程玉花;常敬鹏;;影响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因素[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肢体痉挛的评定及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3期

4 庞沛;黄泳;王升旭;吴俊贤;;从四海之输论治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14期

5 常峰,许朝霞;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6 崔新富;晋小勇;;针刺合解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04期

7 邢越;邢锐;尚艳杰;张t@;谈太鹏;;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肢体痉挛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09期

8 吴英;;SPR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瘫探讨[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年09期

9 张文立;封丽华;贾小红;樊建平;;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08年03期

10 余丹;宋水江;;乙醇在肢体痉挛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洋;;通电针刺控制中风后肢体痉挛4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小慧;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3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53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