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7-12-05 23:16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更多相关文章: 脑缺血 卒中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1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组患者在发病1周内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按年龄和性别匹配1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经CT或MRI排除缺血性卒中,并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超声评价包括斑块的大小、部位、回声、质地及其表面是否规则;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价包括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数量及斑块评价。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IMT分别为(0.946±0.185)mm和(0.863±0.1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斑块参数中,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参数有斑块回声、斑块质地以及表面是否规则,而与斑块大小、斑块部位无相关性;病例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评分的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和2,对照组分别为1和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中,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的指标是颈动脉斑块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而与斑块数量无相关性。病例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的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和4,对照组分别为2和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T、颈动脉斑块数量、颈动脉斑块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对诊断缺血性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0.677、0.704和0.805(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准确性最高。结论:颈动脉斑块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是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客观指标,且后者的准确性更高。
【作者单位】: 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航天中心医院超声科;航天中心医院门诊部;
【基金】: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201207)资助~~
【分类号】:R743.33
【正文快照】: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廉价及简单易行等优点[1],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很好地评价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等客观指标。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形成的一个复杂过程[2],IMT代表了动脉管壁的负担,反映高血压下动脉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敏,王荪;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2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3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4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5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6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7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玉华 艾克拜尔;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研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9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旺姗;缺血性卒中后DAPK1死亡信号介导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4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姝雅;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永久;白藜芦醇对复发缺血性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5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