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出处:《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所有患者均接受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仅接受高压氧治疗。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Fbg、Hct显著低于对照组,ES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o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n = 51) and control group (n = 51).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such as reduc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protecting brain cell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on this basis. Results 1 before treatment,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telet adhesion rate, plasma fibrinogen fibrinogen (FBG) and hematocrit (HC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tre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SRs and ESR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platelet adhes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SR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n.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3.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作者单位】: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供应脑组织的某支或数支动脉受阻,使受阻动脉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急骤减少,相应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缺血性脑血管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高压氧治疗是指在超过1个标准大气压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夏辉;徐桂华;;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年03期
2 陈志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7期
3 陈晓明;张志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4 胡珊;姜丹;彭军;;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建清;张金英;赵连成;吴立强;周国军;;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预测评价[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周金方;潘天鸿;张曙光;杨鉴;;高压氧治疗40例老年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29期
3 雷小亭;;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1期
4 韩飞;;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10期
5 李绍发;梁柯;;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22期
6 邬玉梅;;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年19期
7 杨晓阳;楚金亭;;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时机与疗效并与SOD、MDA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1期
8 卢杰;;高压氧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多靶点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10期
9 吴振宏;韦英海;陆捚;;高压氧治疗脑梗塞不同阶段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莫连英;;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后期干预及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纤;针刺结合康复在中风恢复期的临床应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利粉;灯盏花素注射液结合针刺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吴晓;大鼠闭合性脑损伤中IL-1β,p38 MAPK及VCAM-1表达的实验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倩;片仔癀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梗死大鼠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淑兰;针刺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MAP-2和NF-L的mRNA表达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余友;李淮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9年02期
2 戴轶;高春锦;王国忠;;脑缺血及高压氧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J];北京医学;2006年10期
3 刘磊,刘景昌,辛佩珠,蔺世龙;高压氧减轻沙土鼠脑缺血时脑组织间隙水肿机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牛秀茹;刘惠勤;陈秀明;李晓彦;王霞;侯永辉;;疏血通注射液配合蚓激酶对脑梗死恢复期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年09期
5 蔡紫峰,杨卓;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4年04期
6 高社荣;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7 邵贵强,高春锦,葛环,张健;高压氧对脑缺血大鼠凝血因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3期
8 张茁;;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3期
9 王仕忠,王秋莎,杨杞华,梅今,张平,顾建定;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PC、PS及AT-Ⅲ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10 李继梅;徐忠宝;;2006年卒中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昌益;何兴林;;噻氯匹啶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付升钦;郑竹虚;;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30例的疗效观察[J];医学通讯;1978年00期
3 傅升钦;郑竹虚;;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3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78年Z1期
4 颜陶;万先惠;费慧芝;代先坤;胡小娅;周岐新;;蕲蛇酶与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11年12期
5 高家山;汤成莲;;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34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3年03期
6 翁其彪;王宏隽;陈玲珍;赵翠云;谭金龙;;1486例脑器质性病变的高压氧治疗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1993年04期
7 沈岩,刘彬,王伟宇;疏血通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10期
8 李文慧,白云燕;疏血通治疗脑梗塞60例对血流变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2期
9 李志槐;李振江;;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40例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5年02期
10 刘平;李凤銮;韩颖;;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富永成;;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辉华;杜更胜;黄经纬;鞠北华;;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佟立群;;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2例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渌川;吴学君;秦晓波;;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临床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5 陈秋惠;刘彩霞;张海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超声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小平;刘燕莹;汤新年;;脑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探讨(附310例脑血管狭窄病例分析)[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虞峰;贺茂林;刘文宏;;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脑血管狭窄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赵万巨;孔令胜;张浩;许华;张广宁;;STA-MCA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附5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丽鹏;杨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反应性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朱雨岚;高忠明;;CAS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叁平;“金三角”方案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熊昌彪;有关专家倡议 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可用“金三角”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衣晓峰 记者 郑伟;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有新途径[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4 记者 杨进欣;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缘何国内国外两重天[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王海蕴;老年人应防缺血性脑血管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6 衣晓峰;针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衣晓峰 靳万庆;针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机理被揭示[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衣晓峰;针刺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N];健康报;2004年
9 陈燕华;高压氧治疗脑瘫[N];健康报;2007年
10 吉尔 樊中文;脑功能障碍试试高压氧[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静;Xe-CT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牛纪元;高压氧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前瞻性研究—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程晓青;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支架治疗前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刘爽;章丘市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现状调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王斌;缺血性脑血管病个体化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杨弋;Xe-CT脑灌注成像在脑动脉狭窄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8 楼敏;高压氧(HBO)治疗急性期脑缺血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贺颖;五个缺血性脑血管病候选基因的SNP分析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韩轶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战晶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李梁蜜;血糖异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娄华;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相关性及高危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申艳茹;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W,
本文编号:1365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6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