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
本文关键词: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病理特点 电生理 临床特点 出处:《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30~54岁,平均43.2岁,出现症状至确诊平均8年。5例患者受累肌肉分布无规律,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增高,EMG呈肌源性损害、部分伴神经源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或肌强直电位,肌肉活检5例均有镶边空泡伴肌纤维炎性浸润,1例见不整边红纤维,电镜下3例有管丝包涵体。结论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肌肉活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itis . The clinical data of 5 patients with sporadic inclusion bodi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Results 5 patients were male , age ranged from 30 to 54 years old , average 43.2 years old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6
【正文快照】: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 IBM)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缓慢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肌病。目前我国s IBM少有报道[1-2],发病到确诊至少4年,早期误诊率约50%[3]。为加深临床对s IBM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s IBM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现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风军,孙青;包涵体肌炎一例报道[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3期
2 吕海东;杨斌;秦东香;马晓丽;;包涵体肌炎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11期
3 李珂;蒲传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6期
4 郭洁;巩忠影;任晓丽;;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一例报告[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04期
5 闵丹琳,Anne Lacey,王鲁宁,沈定国;包涵体肌炎1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报告[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5期
6 陈清棠;包涵体肌炎[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2期
7 王德生,王琳,王晔;包涵体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黑龙江医学;2002年01期
8 王晔;王德生;;包涵体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3期
9 王晔;包涵体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柯;蒲传强;刘洁晓;毛燕玲;;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日亮;毕鸿雁;李越星;袁云;;4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简浴沂;苏哲能;;包涵体肌炎来自同一家族之两病例报告[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4 吕海东;杨斌;李增富;秦东香;张三军;韩凯;宋学云;;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肌肉病理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定国;通道性肌病·包涵体肌炎[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珂;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50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5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