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共188例(72.9%),后循环动脉病变共70例(27.1%),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共207例(80.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361,95%CI 3.025~5.184,P=0.001)、收缩压(OR=9.763,95%CI 8.637~15.523,P=0.000)、尿酸(OR=2.384,95%CI 6.325~10.658,P=0.021)是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动脉狭窄概率大,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②吸烟、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可影响脑动脉狭窄的形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5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125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analyzed. There were 70 case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ory artery disease, among which 207 cases were mainly unilateral artery stenosis and 80.22.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CI 3.025 / 5.184P = 0.001g / L, and systolic pressure = 9.763 (P = 9.763). 95 CI 8.637 (15.523) Pu 0.000, uric acid 2.384 (95 CI 6.32510. 658). PHO0.021)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two group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05). Conclusion 1 the probability of anterior circulation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high. Unilateral artery stenosis was the main one. 2 smokin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erum uric acid level ma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作者单位】: 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3
【正文快照】: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最主要的病变,如在早期发现动脉病变并给予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1〕,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量脑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荣艳;李艳捧;王亚芹;;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J];河北医学;2008年10期
2 李晓;李光勤;;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12期
3 王拥军,姜卫剑;脑动脉狭窄的诊断[J];继续医学教育;2005年09期
4 朱武生,刘新峰,徐格林,张仁良,殷勤,吴文涛,张申宁,樊小兵,赵文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与脑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9期
5 迟路湘;;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1期
6 罗东霞;;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J];河北医学;2008年01期
7 是明启;王玉洲;宋朝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年03期
8 何玉清;马聪敏;李文波;;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动脉狭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9期
9 朱青峰;刘建秦;;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11期
10 朱青峰;王国芳;王千;边世春;;脑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宝成;;短暂性闹缺血性发作合并脑动脉狭窄与脑梗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黄一宁;孙葳;武阳丰;高惠珍;贾志荣;高山;孙伟平;谭秀革;范常峰;刘文红;张华;刘惠君;钟鲜华;;北京市周边地区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迟路湘;;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常飞;章军建;张临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脑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陈秋惠;刘彩霞;胡国华;张海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邓晓;秦超;;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影像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肖胜;章军建;刘煜敏;;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国荣;李月春;姜长春;王宝军;张天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岚;瞿浩;李玫;;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牛国忠;殷聪国;唐波;蒋琳;;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附12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军;脑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动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弋;Xe-CT脑灌注成像在脑动脉狭窄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振鹏;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影像及随访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胡中文;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亚甲基四清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3 徐加平;放射治疗后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李施展;病因不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和颞动脉组织病理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邓晓;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影像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杨旭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7 魏薇;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4年
8 殷轶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侯昊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孙伟;伴有脑动脉狭窄的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影像学特征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469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6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