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循环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循环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 细胞亚群 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球蛋白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 Barre′syndrome,GB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尽管其发病率比较低(0.001-0.002%)且多数病程具有自限性,仍有少数严重病例可见轴突变性碎裂并呈现较高的致残率(15%)和死亡率(5%)。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均指出,依据受损神经纤维的类型可将GBS进行亚型分类,包括: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Miller Fisher综合征(Miller Fisher syndrome,MFS)、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cute panautonomic neuropathy)和急性感觉神经病(acute sensory neuropathy,ASN)等。其中欧洲和北美大约90%的病例为AIDP,亚洲及中南美AMAN和AMSAN两型多见。不同亚型之间免疫学发病机制存在差异。AMAN、AMSAN和MFS发病与神经节苷脂自身抗体产生有关,其中大约95%的MFS患者中抗GQ1b自身抗体阳性,而AIDP则主要表现为CD4+辅助性T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及补体活化进而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反应。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亚型GBS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程、严重程度和结局具有高度各异性。其中,2014年张洪亮研究团队在对中国北方地区GBS亚型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后指出与神经节苷脂自身抗体相关的GBS亚型具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更差的预后。2015年张刚等人对中国西南地区170例GB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做了回顾性研究并得出结论AMAN亚型预后较AIDP更差。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体液免疫异常表现在某些GBS亚型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多数重症GBS的重要免疫学发病机制。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是定位于淋巴滤泡中的一类CD4和CXCR5双阳性的T淋巴细胞亚群,这群细胞在健康人外周血中占CD4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9±0.38)%,目前已知的Tfh细胞记忆性标记物包括CD45RA-/CD45RO+。Tfh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辅助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依据表面分子标记物CXCR3和CCR6的不同表达可以将Tfh分成Tfh1(CXCR3+CCR6-)、Tfh2(CXCR3-CCR6-)和Tfh17(CXCR3-CCR6+)三种不同的细胞亚群,据报道这些细胞亚群在B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过程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信息传递作用。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Tfh细胞数量变化、分子表达异常及其亚群细胞分布失衡与许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目前,Tfh细胞在GB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研究外周血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CD4+CXCR5+CD45RA-)及其亚群Tfh1(CXCR3+CCR6-)、Tfh2(CXCR3-CCR6-)和Tfh17(CXCR3-CCR6+)在GBS两个发病率高的亚型AIDP和AMAN疾病进程中的数量变化、表面分子ICOS/PD-1表达水平、细胞亚群的分布比率。探讨上述细胞的变化在GBS发病早期对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影响和调控途径,为未来发展个性化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入急性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的重症患者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人群1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012年修订的国际通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诊断标准将36名急性期GBS患者进行AIDP/AMAN亚型分组,同时参照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FGS)和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标准对全部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应用淋巴细胞提取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急性期(acute phase)GBS患者及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平台期(plateau phases)患者、对照组(Control subjects,CS)外周血中Tfh细胞表面标记物CD4/CXCR5/CD45RA/CCR6/CXCR3/ICOS/PD-1以及B细胞表面标记物CD19/CD27/CD38/CD20的表达水平。流式分选获得健康人和AMAN患者外周血B细胞、记忆性Tfh2细胞和Tfh17细胞,并通过体外共培养系统验证患者记忆性Tfh亚群细胞辅助B细胞分化及抗体分泌的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外周血、脑脊液和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1的表达水平,流式微球阵列(CBA)用于检测细胞因子IL-17A,IFN-γ,TNF,IL-10,IL-6,IL-4和IL-2的表达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的含量,散射比浊法检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1.GBS分组包括:24名AMAN和12名AIDP,其中HFGS评分≥4的7名重症GBS全部来源于AMAN组。2.AMAN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XCR5+CD45RA-Tfh细胞频数以及Tfh1(CXCR3+CCR6-),Tfh2(CXCR3-CCR6-)和Tfh17(CXCR3-CCR6+)亚群细胞频数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总Tfh及其亚群细胞频数在AID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AMAN组患者外周血中记忆性Tfh2和Tfh17亚群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和AIDP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Tfh2+Tfh17)/Tfh1比率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外周血浆细胞数量正相关。4.AMAN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fh2和Tfh17亚群细胞表面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AIDP组升高,相反地,其表面免疫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在体外共培养实验中,经过6天的共培养,实验组的活性B细胞(CD3-CD4-)及浆细胞(CD38+CD20-)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且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白Ig M和Ig G浓度同比升高。6.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每公斤体重每天用量0.4g连续5天,且病程进入平台期(发病两周以上)后重症GBS患者外周血中CD4+CXCR5+CD45RA-Tfh细胞总数降低,其中以Tfh17数量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Tfh1,而Tfh2频数变化不明显。同时,亚群分布比率(Tfh2+Tfh17)/Tfh1下降,伴有血清细胞因子IL-21浓度降低。7.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重症GBS患者外周血ICOS+Tfh1细胞比例下降;ICOS+Tfh2细胞和PD1+Tfh2细胞比例均下降。8.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重症GB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CD3-CD4-CD38+CD20-)比例变化不明显。结论:1.本实验阐释了循环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不同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细胞表面分子异常表达及其亚群细胞分布失衡在GBS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提示AMAN患者体内过度活化的体液免疫应答可能与循环记忆性Tfh亚群细胞数量变化和功能异常有关。2.体外共培养实验结果验证了AMAN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fh2和Tfh17亚群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协同诱导B细胞分化和抗体分泌的能力。3.重症GBS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外周血中浆细胞比例未见明显下降可能与记忆性Tfh2和Tfh17亚群细胞异常活化状态未被显著抑制有关。寻找有效抑制记忆性Tfh2和Tfh17亚群细胞的方法,进而有效调控病理状态下过度活化的Tfh-B细胞轴,或可成为未来重症AMAN的新型治疗手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近春,王勤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0年03期
2 阮光萍;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00年07期
3 陆正齐,胡学强;猴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血和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杨国清,袁富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01期
5 崔巍,吴卫,张峰,王俊英,倪安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型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6 钱江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高连臣;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养蜂科技;2004年03期
8 袁富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08期
9 胡国强;叶方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T细胞亚群Meta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江虹;李菊湘;;T淋巴细胞亚群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巍;吴卫;张峰;王俊英;倪安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型分析[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钟福高;曲志刚;江锦红;马光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韩亚萍;周东辉;翁亚丽;黄祖瑚;李军;董莉;陈念;张冬月;刘源;蒋龙凤;李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A];中华医学会全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江宇泳;王融冰;;慢性HBV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冯胜春;徐瑞龙;;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和IL-4及临床意义[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涛;蒋波;李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维生素D状况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翟慧;刘一典;唐神结;郝晓辉;姚岚;肖和平;翟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永红;何瑜;张颖;雷迎峰;王宇;纪光晰;范超;周云;马力;成程;马志远;贾战生;;CD100及其受体CD72在HCV患者B细胞及其亚群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罗洪强;周国忠;钟永根;刘忠民;傅佳萍;林茂芳;谢万灼;;肾上线皮质激素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数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曹振环;李海英;彭巧丽;田亚坤;师令娴;陈新月;;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活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修订SLE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胡 慧;SARS病人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观察[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记者 韩璐 通讯员 黄显斌 唐明山;SARS病毒可感染人体多种细胞[N];科技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周 靖;临床实践中探究SARS病人发病机理[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段文利;CD4阳性、CD25阴性、Foxp3阳性T细胞亚群与红斑狼疮关系密切[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车媛媛;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循环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建琴;异常T细胞亚群参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施万英;中国HIV/AIDS患者na(?)ve、memory CD8+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维娜;Foxp3相互作用分子UXT对Tregs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陈英虎;MBL阻遏人MD-DC捕获和呈递HCMV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莉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尹雪;变应性鼻炎患者IL-35对于Treg/Th17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殷先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ALT、AST与其血清HCV-RNA的相关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李理;外周血CD4~+T细胞平衡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王小伟;COPD患者不同时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FIB、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5年
6 韩雪;影响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秦海明;新型细胞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中跃;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罗宏;SARS愈后2年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梁佩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表达的探讨[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8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8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