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脑梗死 脑出血 脑卒中后癫痫 出处:《吉林医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脑卒中后癫痫3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3.32%,其中早发性癫痫发生率0.2%,迟发性癫痫发生率3.3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6.6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8例(24.24%)。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2例和癫痫持续状态3例,占75.76%。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9.62%,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早发性癫痫者,患者服药期间无再发作。31例迟发性癫痫患者,有3例偶再发作,1例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癫痫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早发性癫痫与迟发性癫痫比较,疗效均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性癫痫多见,皮层病灶较皮层下病灶易发生癫痫,以全面性发作为多见。出血性卒中易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癫痫疗效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epilepsy after stroke.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epilepsy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stroke epilepsy was 3.32, of which the incidence of early epilepsy was 0.2%.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epilepsy was 3.30%. The secondary epilepsy was 66.67 in cortical focus and 33.33 in subcortical le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rtial seizure (n = 8),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n = 22) and status epilepticus (n = 3). Secondary epilepsy accounted for 9.62% of all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nd ischemic stroke secondary epilepsy accounted for 2.30% of all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ere no recurrent seizure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There were 3 cases of occasional recurrent seizures in 31 patients with delayed epilepsy. One patient who was treated with two kind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could not control the seizure effectivel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epileps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delayed epileps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0.Conclusion: delayed epilepsy is more common in post-stroke epilepsy, and the cortical focus is more prone to epilepsy than subcortical focus. Haemorrhagic stroke is prone to secondary epilepsy.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2.1
【正文快照】: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成人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卒中后癫痫不仅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使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增加,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概况和发病规律及其预后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利敏;王凤;;高压氧治疗180例脑梗死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11年05期
2 张洪波;;5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1年05期
3 姚明坤;程巧华;李梓音;;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4 太晓光;薛永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5 陈大祥;;脑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53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6 谭江南;汤悉理;;脑梗死部分诱发因素的研讨[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7 刘圣雯;;32例脑梗死患者TCD检测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董俊峰;;以舞蹈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3期
9 马玲玲;任波;;儿童脑梗死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5期
10 郭宇;;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1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若丹;帅杰;;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晓宁;陆晓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关系探讨(附10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支惠萍;朱旭莹;王增;;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附240例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文国强;廖小平;陈涛;欧阳峰;李建军;邓益东;何祥英;;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邱少东;许寅宏;曾碧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的关系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6 闵汇刚;李承晏;刘志超;;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姜永飞;刘学文;;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朱陵群;王席玲;邹忆怀;;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恢复时点Nogo-A及其受体Ng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闫福岭;张金华;;脑梗死大鼠外周免疫抑制过程中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李正军;;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天坛医院 朱丽丽;脑梗死抢救 时机贻误太多[N];北京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峰;脑梗死后能否输液疏通血管[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3 康来;小测验可预知脑梗死[N];健康时报;2007年
4 记者 谢开飞;我突破脑梗死高危人群筛查“瓶颈”[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段金柱;我省突破脑梗死高危人群筛查“瓶颈”[N];福建日报;2009年
6 王春娟;脑梗死的救命3小时[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吉尔;这些症状是脑梗死引起的吗?[N];健康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白剑 通讯员 李健;争分夺秒治疗脑梗死[N];保定日报;2006年
9 刘明勇;夏季腹泻谨防脑梗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衣晓峰;应加强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检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歌乐;ORP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涛;低温高渗盐水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傅建辉;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和脑血流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吴涛;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转基因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波;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激活及其蛋白质组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郭晖;PAI-1基因启动区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及人脂肪组织表达PAI-1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凤;脑梗死相关基因的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玉梅;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杜业亮;脑缺血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思山;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2 迟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3 尹长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4 张福鼎;三维CT血管造影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石艳玲;静脉注射骨髓基质细胞增加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赵张宁;基于MRA图像的基底动脉弯曲度与年龄及基底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7 罗丹红;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氧化应激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04年
8 赵莉;急性脑梗死动脉、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汪秋艳;血清C-反应蛋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脑梗死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10 遇秀琨;脑梗死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9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8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