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内注射TSA对RTX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曲古菌素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树酯毒素 大鼠 出处:《山东医药》2017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古菌素A(TSA)对树酯毒素(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2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Vehicle组、RTX组、RTX+DMSO组、RTX+TSA组。除Vehicle组外均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处理,并于建模前1周对RTX+DMSO组及RTX+TSA组进行蛛网膜下腔置管。Vehicle组单次腹腔注射RTX的溶媒1.5 m L;RTX组单次腹腔注射RTX 210μg/kg;RTX+DMSO组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每天蛛网膜下腔内注射5%的DMSO 10μL,连续注射7 d;RTX+TSA组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每天蛛网膜下腔内注射TSA 0.5μg/kg,其溶媒为5%的DMSO。建模前各组大鼠采用von Frey丝检测后肢足底基础痛阈值,建模后第1、3、5、7天测定机械痛阈值。于最后1次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后2 h取材,采用qRT-PCR方法测定脊髓及脊神经背根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RTX+DMSO组、RTX+TSA组在建模后第3、5、7天,机械痛阈值降低(P均0.05);与RTX组和RTX+DMSO组相比,RTX+TSA组第5、7天建模机械痛阈值升高(P均0.05);RTX组与RTX+DMSO组各时点相比,P均0.05。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和RTX+DMSO组脊髓及脊神经背根节BDNF mRNA表达下调(P均0.05);与RTX组和RTX+DMSO组比较,RTX+TSA组脊髓及脊神经背根节BDNF mRNA表达上调(P均0.05);RTX组与RTX+DMSO组相比,P均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内注射TSA可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缓解RTX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ubarachnoid injection of actinomycin A (TSA) on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dendritic toxin (RTX). Methods 24 male healthy SD ra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ehicle group (Vehicle group), DMSO group (DMSO group) and RTX TSA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europathic pain modeling except Vehicle group. 1 week before modeling, the RTX DMSO group and the RTX TSA group were given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1.5 mL of RTX solute in the subarachnoid catheterization .Vehicle group. In RTX group, RTX 210 渭 g / kg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n RTX DMSO group, 5% DMSO (10 渭 L) was injected into subarachnoid space at 60 min before modeling and 7 days after modeling. TSA 0.5 渭 g / kg was injected in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of RTX TSA group 60 min before modeling and 60 min after modeling. Before modeling, von Frey wir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hreshold of basal pain in hind limbs. The 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 was measured at 7 days.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2 hours after the last subarachnoid inj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n spinal cord and dorsal root ganglion of spinal cord was determined by qRT-PCR. In the RTX DMSO group, the 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 decreased by 0.05U on the 7th day after modeling. Compared with RTX group and RTX DMSO group, the threshold of mechanical pain in the TSA group increased by 0.05g on the 7th da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TX group and RTX DMSO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 < 0.05), and compared with Vehicle group (P < 0.05). In RTX group and RTX DMSO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DNF mRNA in spinal cord and dorsal root ganglion was down-regulated (P 0.05). Compared with RTX group and RTX DMSO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DNF mRNA in spinal cord and dorsal root ganglion of spinal nerve was up-regulated in TSA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traarachnoid injection of TSA can alleviate the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RTX in rats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BDNF.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1136) 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QNRC2016740)
【分类号】:R741
【正文快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继发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近年随人口老龄化增加而升高[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疼痛研究的靶点越来越得到关注。BDNF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近年也得到验证。研究表明,曲古菌素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涂涛;董蜀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MITOL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年23期
2 郭晓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文佳;孟晓文;王丽娜;詹英;嵇富海;杨建平;;蛛网膜下腔内注射TSA对RTX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J];山东医药;2017年29期
2 王丽;方玉甫;耿庆娜;周国秀;王雪峰;;自拟中药复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iNOS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3期
3 段宝学;梁虹;;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16期
4 焦黛妍;孙建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道高敏感中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年02期
5 李娟;冷玉芳;韩雪娜;王一涵;;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6 庄宇;肖礼祖;张德仁;;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卉丽,秦绿叶,万有,韩济生,于常海;疼痛研究的新亮点: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凯,罗爱伦;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2期
2 王景阳;;加深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J];疼痛;2004年Z1期
3 张殟,李兴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J];甘肃科技;2005年04期
4 毛鹏;薛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年02期
5 闫洪彦;王波;王艳姝;田亚萍;虞雪融;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7 贺奇志;郝吉生;周黎明;邹定全;蔡璐;;地震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9年04期
8 郑卫红;杨红卫;;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9期
9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和药物[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周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宁夏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疼痛诊疗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6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第三届浙江省疼痛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8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9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10 赵艳秀;陈琳;黄红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制备[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新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3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欣茹;200家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将建[N];健康报;2012年
6 吴志;顽固性疼痛治疗新理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玉娟;TRPV4-MAPK通路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林培容;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嘌呤受体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思永玉;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防治作用的有效性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4 孙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调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徐红萌;乳铁蛋白和附子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波;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大麻素Ⅱ型受体介导的抗伤害作用及受体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英伟;神经病理性疼痛中钠通道β亚基的可塑性和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金小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多样性的鉴定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钟敏;已酮可可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秋石;脊髓水平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冬梅;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四川大学;2007年
2 魏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瑞杰;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许雅琼;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润芝;中文版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制定与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功锐;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annexin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钟伟;抗疟药甲氟喹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舒蕾;脊髓背角HCN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9 李春叶;二甲双胍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0 张晓;大鼠脊髓背角TRPV4在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9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8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