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在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血栓弹力图 切入点:缺血性脑卒中 出处:《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禁忌症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不行TEG检测,试验组口服阿司匹林1周后应用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改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1周后应用TEG检测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情况。对存活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行TEG检测的100例患者中有43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改为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由(27.24±11.32)%提高到(41.70±21.51)%,但仍有17例患者同时存在氯吡格雷抵抗。(2)随访6~15个月后试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 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romboelastin thrombolysis in guid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patients with primary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fter exclusion of contraindications of antiplatelet drug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mproved blood circulation,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100mg / d) and symptomatic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able to detect TEG.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induced by arachidonic acid (AA) pathway was detected by TEG after oral aspirin for 1 week in the trial group.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induced b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eceptor pathway was detected by TEG in aspirin resistant patien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pidogrel (75 mg / d) a week later. The improvement of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was observed. The patients who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ere followed up.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occurrence of other vascular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43 of the 100 patients with TEG were found to have aspirin resistance.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27.24 卤11.32% to 41.70 卤21.51%, but clopidogrel resistance was found in 17 patients.) after 6-15 months follow-up, the relapse rate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tri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3g vs 16.8g). Conclusion TEG can direct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So a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ischemic stroke.
【作者单位】: 廊坊长征医院神经内三科;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黄如训;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3 孙鑫贵;钙摄入与妇女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4期
4 曹玄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00年12期
5 温仲民,包仕尧;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6 黄如训;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年01期
7 戚晓昆,朱克;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年01期
8 扈林,张燕,师允坤;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01期
9 黄立新;抗栓灵含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年01期
10 马丽媛,赵勇,王兴宇,刘力生,刘一仙;凝血因子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周春;吴玉泉;卢小军;郑峗;张金彭;童辉;;高龄多动脉狭窄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度分析[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金友雨;臧秋玲;郑晋华;叶祖森;韩钊;肖美娟;王苹莉;;缺血性脑卒中各病因学亚型发病时间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孙绍洋;陆正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血压控制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6 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杨永举;王桂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特征[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汪丽;齐国先;;急性心肌梗死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峗;吴晓牧;;卒中后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聂德康;施炜;陈建;;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出良钊;刘健;杨华;隋建美;董明昊;;载脂蛋白(a)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征瑜;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会芹;151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3 李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郭金;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志强;循环内皮祖细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小良;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8 刘潇强;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谭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10 徐营营;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8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6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