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ABCA1与ABCG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02:08

  本文选题:缺血性脑卒中 切入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主要为脑卒中)的发病率已超过癌症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脑卒中的主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其发病率80%以上。IS是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性疾病。三磷酸腺苷结合体转运蛋白A1/G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G member 1,ABCA1/G1)是介导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关键转运体,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磷脂和胆固醇流出后与细胞表面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结合,进而形成成熟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lipoprotein,HDL),从而启动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将多余胆固醇排出体外。研究发现,ABCA1、ABCG1在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水平,特别是胆固醇,进而防止泡沫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现象。Tomio Umemoto等人的研究小组发现,依赖于脂肪细胞表面的ABCA1、ABCG1,载脂蛋白A1和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炎作用,证明了无论是在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还是在脂肪细胞中,其表面的ABCA1、ABCG1在调节脂质代谢稳态的同时对炎症发生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对ABCA1和ABCG1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及血脂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对象:1.1 IS患者筛选根据WHO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6年9月住院的IS患者中进行随机选取。其中:a.初筛人群包括:IS患者为220例,其中男性136例,比例为61.8%,女性84例,平均年龄为62.2±10.4岁。b.验证人群包括:IS患者为227例,其中男性156例,比例为68.7%,女性71例,平均年龄为58.4±12.1岁。1.2正常对照选取随机收录与IS组同一时间段体检的受试者,其中:a.初筛人群包括:对照组为206例,其中男性117例,比例为56.8%,女性89例,平均的年龄63.6±10.5岁。b.验证人群包括:对照组为227例,其中男性170例,比例为74.9%,女性57例,平均年龄60.3±14.8岁。1.3位点选取通过搜索筛选和确定具有可行性的10个tag SNPs位点---rs1378577,rs1800977,rs1800978,rs1893590,rs2230806,rs2230808,rs4149338,rs4149339,rs57137919,rs363717。1.4实验方法选取rs1378577,rs1800977,rs1800978,rs1893590,rs2230806,rs2230808,rs4149338,rs4149339,rs57137919,rs363717等10个位点在初筛人群中使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anger测序验证KASP的准确性;对阳性位点rs2230808、rs57137919扩大样本进行验证;运用实时定量Q-PCR技术检测I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中ABCA1和ABCG1的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高胆固醇组,rs57137919GA的A等位基因IS组的频率17.5%低于对照组的26.5%(P=0.018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IS的发病风险有显著降低(OR=0.590,95%CI:0.380-0.919)。在遗传模式分析中发现,显性模式的AA+AG型频率32.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44.7%,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5)。AA+AG型的个体发生IS的风险降低(OR=0.594,95%CI:0.355-0.993)。2.在高胆固醇组,rs2230808GA的A等位基因频率IS组的2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P=0.041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IS的发病风险有显著降低(OR=0.671,95%CI:0.457-0.986)。AG基因型频率IS组的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1%(P=0.0030.05)。AG基因型的个体,IS的风险显著降低(OR=0.452,95%CI:0.266-0.768)。显性模式的AA+AG型频率IS组的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P=0.0450.05)。AA+AG的个体发生IS的风险降低(OR=0.594,95%CI:0.355-0.993)。3.单倍型分析发现,rs2230808+rs57137919的G+G单倍型在IS组中的频率为63.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G+G为IS的风险单倍型(OR=1.924,95%CI:1.350-2.741)。rs2230808+rs57137919的G+A单倍型在IS组中的频率为10.2%小于对照组中的频率17.6%,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小于0.05)。rs2230808+rs57137919的G+A单倍型是IS的保护因素(OR=0.530,95%CI:0.305-0.919)。4.IS组ABCG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2.08±1.98)显著高于对照组(1.27±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IS组ABC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1.69±1.22)与对照组(1.31±0.89)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BCG1启动子区的rs57137919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IS的保护因素,其多态性可能参与ABCG1表达的调节。2.ABCA1外显子区的rs2230808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IS的保护因素。3.单倍型G+G可能是IS的危险因素,而G+A可能是IS的保护因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文志;龚涛;;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08期



本文编号:1572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72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