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脑梗死 切入点:血糖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对象是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定为脑梗死的患者(总120例),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8例参与本研究。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58例)和非糖尿病组(30例)(男、女比例1:1,年龄在45-78岁,伴或不伴高血压、高脂血症、排除心源性因素);健康对照组40例,来自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将以上三组参与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数据汇总,评价其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用Pullitonon公式计算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大小进行数据分析,评价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面积的影响。2.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建立脑梗死及糖尿病兼脑梗死的大鼠模型进行研究。选择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组,将60只大鼠分为:对照大鼠组、非糖尿病大鼠组、糖尿病大鼠组、吡格列酮组(该组使用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吡格列酮是PPARy选择性激动剂),联合治疗组(该组使用吡格列酮与GW9662联合联合治疗,GW9662是PPARγ选择性抑制剂),每组12只。根据动物实验数据分析血糖、HbA1c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脑梗死模型:参照Longa的线栓法,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的方法改良,制备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糖尿病兼脑梗死模型:糖尿病高糖高脂饲料喂食8周,之后通过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兼脑梗死模型。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坏死程度,采用血糖仪及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和CRP的水平,之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对128例参与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发现糖尿病组参与者的血糖和HbA1c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参与者和对照组参与者[(11.65±3.41)mmol/L vs(5.69±0.59)mmol/L、(4.23±0.52)mmol/L,(9.13±2.21)%vs(5.57±0.27)%、(4.03±0.53)%,P0.05];非糖尿病组参与者的血糖、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参与者(P0.05)。数据分析发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的患者。治疗前对非糖尿病组参与者和糖尿病组参与者梗死灶大小统计分析,表明糖尿病组参与者的大灶梗死者居多。因此,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并可能加重脑梗死的严重程度。2.动物实验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研究也确实发现了相似趋势的结果,表现为:对照组大鼠未出现脑梗死现象,非糖尿病大鼠组和糖尿病大鼠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大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糖尿病大鼠组脑梗死面积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大鼠组(P0.05)。通过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组织缺血的程度,有趣的是,吡格列酮的这种保护作用几乎全部被PPARy抑制剂GW9662所逆转。此外,通过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检测,发现糖尿病组大鼠存在显著的炎症反应(血清中IL-6、TNF-α和CRP这三个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通过对靶点蛋白的检测,我们发现糖尿病大鼠的PPARγ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则显著性升高。这些结果均提示,高血糖和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加重脑梗死的损伤程度,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γ/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结论:高血糖和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γ/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抑制PPARy的表达,增加NF-κBp65,诱导机体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使机体处在高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加重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1;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尧;糖尿病──21世纪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J];铁道医学;1995年05期
2 ;糖尿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0期
3 ;糖尿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01期
4 仝小林;;糖尿病9问(上)[J];药物与人;2007年03期
5 王秋月,刘国良;生活习惯与糖尿病[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09期
6 陈广耀;抗糖尿病中药开发前景展望[J];中国新药杂志;2000年07期
7 太田康晴,庄祥云;糖尿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8期
8 ;糖尿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6期
9 ;糖尿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8期
10 ;糖尿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东方;庄跃宏;陈秀芳;赵丽娜;杨晓东;唐茂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2 崔瑾;韩姣姣;李凤翱;李凤翱;汤绍芳;刘萍;邱明才;张鹏;;1,25-二羟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肺脏病变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郑滨珠;袁凤山;杨润桥;;自体干细胞激活疗法治疗糖尿病大鼠过程中血细胞及生化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刘铜华;吕仁和;高彦彬;;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途径[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石凤英;王尧;;灵芝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学及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陈名道;李荣英;邵莉;;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若干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仝小林;李洪皎;;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筱荣;李艳;刘巨平;袁佳琴;;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杨毅;陈江华;王晶晶;秦岭;;雷帕霉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增殖和肥大的抑制作用[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祁少海;刘坡;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毛任翔;刘旭盛;;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乐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协和医院 梁晓春;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刘燕玲;肥胖是糖尿病的源头[N];健康报;2006年
5 仝小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汪敏;糖尿病皮肤易损元凶找到[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 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艳芳;糖尿病干预不能忽视抗氧化[N];中国食品报;2012年
10 谭小月;糖尿病与肾病关系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伟伟;苹果酸铬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活性、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初探[D];江苏大学;2015年
2 刘宇;糖尿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维辛;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的循证评价和对糖尿病大鼠胃动力影响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田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纤维的早期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柳忠豪;糖尿病对口腔种植体骨整合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波;饱和富氢液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米佳;Vaspin调控糖尿病炎症通路及苦酸通调法的干预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林宣佑;从SCAP/SREBP脂代谢信号转导途径探讨苦酸通调方调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齐月;木丹颗粒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云;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的平滑肌病变在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宝明;低血糖指数挂面的研制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黄琼;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3 褚淑蕾;PI3k-Akt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鼠易发心房颤动中的介导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石鹰;二膦酸盐对糖尿病大鼠下颌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郑嫦;CNP对Ach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增强的影响及IGF-1的干预效应[D];延边大学;2015年
6 李宁;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NF-κB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婉秋;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大鼠血浆VEGF、TGF-β1及CTRP3水平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宋倩;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LR-4水平与骨密度及影响因素关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丽霞;TLR4及相关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孙雪培;极长链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大鼠脑Aβ生成的关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3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7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