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卒中后抑郁 切入点:丁苯酞 出处:《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用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71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观察、治疗三组,每组57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以丁苯酞治疗,治疗组以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用药前后患者抑郁、脑卒中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NIHSS、HAMD、m RS评分。检查用药前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各组患者NIHSS、HAMD、m 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治疗组患者卒中、抑郁恢复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患者NE、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治疗组指标恢复优于常规组、观察组,且治疗组恢复情况较观察组好(P0.05)。结论临床对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丁苯酞联合治疗效果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of butyphtha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 171 patients with PSD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57 cases in each of the three groups. The rout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talopram,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adiphthalid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wo kinds of drugs. The depression and the recovery of strok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HMDM RS score of NIHSS was compared. The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noradrenaline nebula) was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and NIHSS scores were measu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in the scores of Hamd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NIHSS and HAMDM RS in all groups were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strok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of depress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the difference of NEH-CRP before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 (P 0. 05%), the index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outine group (P 0. 05%). The recover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butyro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浙江省温州市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14A15)
【分类号】:R743.3;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静;脑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2 单培彦,曹丽丽,迟兆富,麻琳,刘淑萍;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脑卒中后抑郁和情感不适与发病部位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4 苏文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3年04期
5 孙忠华,潘秋兰,潘福祥;脑卒中后抑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3期
6 凌先传;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6例的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3年02期
7 钟雷,张继青;卒中后抑郁[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01期
8 吴丹红,李宗兰,沈向英,李承晏;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9 黄恩,陈平,程韬;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07期
10 杨雅莹,晏勇;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新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嘉林;;额叶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龙登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A];第十二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巧俊;;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年会、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林源绍;邵蓓;王虹;Kevin O' Byrne;李晓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雌激素保护卒中后抑郁中的作用[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朱敏初;朱文娟;;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萍;段德香;卢红;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惠红;;疏解平潜、健脾养(清)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瑞友;王莉;李吉柱;赵丽霞;毛德军;;卒中后抑郁患者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隽莹;肖艳;;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巩法莲;李运刚;;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运动康复的影响[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张昊;卒中后抑郁管理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对卒中患者要少批评多鼓励[N];科技日报;2012年
3 辽溪;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编译 李译;卒中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宋鲁平 柳妍;当心“卒中”变“抑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静;卒中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方向在哪?[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詹淑琴;小心脑卒中后抑郁[N];健康时报;2003年
8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耿同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N];保健时报;2009年
9 王梅;脑卒中后为何闷闷不乐[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尹思远;卒中后抑郁早期检测和治疗的新视角:一篇单脑科中心112例卒中后抑郁的回顾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滨斌;益肾疏肝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程远;脑卒中后抑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炎彬;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小鼠模型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晋秀林;调肝扶脾、化痰通络法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淑霞;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琳琳;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邓懿函;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申龙燮;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EP与血浆5-羟色胺的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5 盛雷;益肾解郁方治疗肾虚肝郁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翟飞;卒中后抑郁患者丘脑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7 任伟华;中风解郁汤结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8 李艳涛;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1基因表达的变化[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李凡;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10 崔燕;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标志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0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9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