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氯吡格雷抵抗与PEAR1基因多态性研究冯希振

发布时间:2018-03-10 21:32

  本文选题:PEAR1基因 切入点:氯吡格雷抵抗 出处:《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2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服用100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双抗治疗7天后,抽静脉血查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根据其结果将其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lopidogrel sensetive CS)。从全血中提取患者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PEAR1基因的rs41273215和rs3737224位点,用电泳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EAR1基因的突变情况,使用SHEsis软件构建分析单倍型。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本实验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9%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其中氯吡格雷低抗组47例,氯吡格雷敏感组178例。发现女性、吸烟史、饮酒史频率及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数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1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在CR组比CS发生频繁,携带CC基因型患者比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氯吡格抵抗,前者发生风险是后者的2.525倍(OR=2.525,95%CI:1.300-4.905),且C等位基因在CR组发生频率较CS组高(OR=1.695,95%CI:1.046-2.746)。我们研究并未发现rs37372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R的相关性,SHEsis软件分析两基因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0.28;r20.06),无法构建单倍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后,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CC基因型患者CR发生率是鞋带CT/TT基因型的2.802倍。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0.9%,其相关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后有女性及空腹血糖值。且多因素分析后发现PEAR1基因rs41273215位点的CC基因型是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CR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595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95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